-
文章
-
傳統工藝
-
地區
-
季節
-
標簽
文章
-
影片文章 9:42
真是手藝!江戶掃帚的作業工序動畫!東京都江戶川區掃帚店工匠製作的掃帚是可以使用10年的東京名品。
傳統工藝 日本人/名人- 459 次播放
- YouTube
東京都江戶川區"新井掃帚店"掃帚作業工程動畫介紹 這部由「edocore4117」製作的影片,主要是介紹被列為江戶川區指定文化財的日本傳統掃帚職人——新井掃帚店的新井克己,以及他製作江戶掃帚的過程。 江戶掃帚是江戶一帶的傳統工藝,新井克己是店家第二代,製作江戶掃帚已經有60年之久。 現在,東京的掃帚職人,只剩這位新井克己先生和江戶帚老鋪 白木屋傳兵衛的職人兩位而已。他們是少數將江戶掃帚這項傳統工藝文化傳承至現代的重要人物。 影片拍攝了掃帚職人新井克己默默工作的模樣。 他的手藝、職人技術,令人驚奇不已。 請務必仔細欣賞,由職人代代傳承守護的傳統技術。 關於江戶掃帚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江戶掃帚的歷史、起源相當古早。據說一開始是由天保元年(1830年)創業的「白木屋中村傳兵衛商店」,以被稱為「掃帚草」的禾本科植物為材料,在江戶後期製作出來的。 之後,掃帚被江戶的江戶掃帚職人們改良得更輕巧、更柔韌好用。 掃帚主要分成2大種類:打掃戶外的「庭院掃帚」跟清掃室內的「座敷掃帚」。 這兩種掃帚,在古時的日本,是家家戶戶都必備一支的生活必需品。 光是在東京都江戶川區周邊,就曾有過4、50間的掃帚店。但是因為吸塵器普及、和室數量減少,現在掃帚產業已經衰退。 延續了約200年的歷史性傳統工藝文化,傳承到了新井克己身上。 江戶掃帚的製作方法、製作流程 接著,就來介紹影片的主軸——江戶掃帚製作流程。 首先,由職人將製作掃帚的材料——日本國產掃帚草區分成上草和普草。 這項篩選作業會大大影響掃帚最後的質量,所以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篩選。 之後把掃帚草泡水,將尖端花穗部分泡軟。 接著進行在草莖的部分纏繞麻繩、緊緊捆住掃帚草的工程。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首先將經過選別的掃帚草捆起。要準備複數的草束,每束的量都要一樣多。 之後把這些草束串起固定並進行編織。 這些步驟從影片0:21開始。 每一根掃帚草的粗細、觸感都不一樣,所以需要由職人親自透過自己的手感選擇、編織。 光看影片,可能會覺得這些步驟很簡單,但都是只有職人才做得來的作業。 完成編織之後,會接上掃帚的長柄。 接上掃帚柄的過程在影片4:55處。 職人綁緊掃帚柄避免脫落,偶爾還會用榔頭敲打做細微調整。這些流程在影片的5:54處。 捆綁繩子和鐵絲的作業是非常耗力的工程,從影片當中就能感受到。 這些作業全都由江戶掃帚職人徒手進行,稱做「串型」的裝飾也都是手工編織而成。 傳承了傳統手工藝文化的職人技藝,在每一項程序中都熠熠生輝。 江戶掃帚職人的心情 製作江戶掃帚相當需要體力,是一項非常辛苦的體力活。 站在「江戶掃帚職人」的立場上,新井克己認為:「這項工作真的很困難。雖然大家都叫我掃帚職人,但是我覺得自己還稱不上是個職人」。 掃帚迎來困境的時代 照片:掃地機器人 昭和40年代電動吸塵器開始普及,現代則有掃地機器人等自動吸塵器登場。 這些都是讓掃帚這項傳統工藝文化面對大逆風時代的原因。 但是近幾年來,江戶掃帚常被當作禮物或給外國人的伴手禮。江戶掃帚職人製作的掃帚價值,已經可以與藝術品、美術品相匹敵。 介紹江戶掃帚職人的匯總 在吸塵器當道的現代,特別使用傳統工藝文化之一的江戶掃帚,到底有什麼好處? 第一,是掃帚安靜。 第二,是有辦法對付榻榻米和縫隙間的髒汙。 第三,是能夠體驗從江戶時代傳承至今的文化。 既是傳統工藝品,又可以持續使用約10年之久,都是讓江戶掃帚重新受到大眾評價的理由。 看過影片,對江戶掃帚產生興趣的話,Amazon或樂天等網路商店都有販售,歡迎查詢購買。 從定價數千日圓到上萬日圓的商品通通都有。 歡迎大家試用看看傳承江戶文化的傳統工藝品——「江戶掃帚」。 -
影片文章 4:03
日本的傳統藝術品「肥後象嵌」簡直就是藝術品!竟然將鐵片製作得如此精美!請瀏覽於世界家喻戶曉的日本匠人技藝!
傳統工藝 日本人/名人- 287 次播放
- YouTube
什麼是熊本縣的傳統工藝品肥後象嵌 「希望了解具有日本傳統之美的傳統工藝」 「匠人們手工製作的日本工藝品所謂何物?」 向雖希望接觸日本傳統工藝品,卻不知其具體為何物的人士介紹「傳統工藝 青山Square」製作的影片《手技TEWAZA「肥後象嵌」Higo Zougan Inlay》。 此影片中所介紹的熊本縣傳統工藝品「肥後象嵌」筷子夾製作方法的影像,充分體現了肥後象嵌匠人稻田憲太郎先生的匠人之技,這是可了解到日本工藝品之精美的超讚影片。 介紹日本的傳統工藝肥後象嵌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熊本縣的傳統工藝肥後象嵌指的是在鐵片上鑲上金銀並雕刻出圖案的首飾和文具等金工藝品。 肥後象嵌歷史悠久,曾經是施加在日本刀的刀鍔、刀劍金具、鐵炮的槍身、帶扣、髮簪等的日本傳統文化,但如今則施加在領帶夾、項鍊、髮夾、袖扣、繩狀領帶、耳環等裝飾器具、原子筆、鋼筆、紙鎮、裁紙刀這些文具用品等各種物件上。 因為是盛傳於熊本的傳統工藝品,因此最近還將其施加在了熊本熊的吊墜上,其可愛設計最適合當作禮品送人了。 日本傳統工藝之美與當代設計相得益彰,成為了極富魅力的工藝品。 日本的傳統工藝肥後象嵌製作方法(生產過程)介紹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根據影片中所介紹的日本的傳統工藝肥後象嵌筷架的生產方法進行以下簡單介紹。 ・製作底板(影片0:21~) 將原料的鐵板切型並打磨後,勾勒出稜角。 ・切割布紋(製作底板)(影片0:41~) 使用名為「鏨刀」的工具,雕刻出橫、豎、斜面凹槽。 ・打入、敲實(影片1:10~) 使用「鹿角」,將金銀鑲嵌於其中。 ・除掉布紋(打磨底板)(影片1:55~) 使用名為「Kisaki」的道具,打磨切掉布紋的那部分。 ・生鏽(影片2:11~) 塗上鏽液,使鐵片發黑。 ・除鏽(影片2:30~) 將肥後象嵌浸泡至煮沸的茶液內除鏽。 ・燒製(影片3:02~) 進行烤製以防經年累月生鏽。 ・完成 影片3:17起可瀏覽到製成的筷架。 這些在影片中都有詳細介紹,敬請觀看影片。 希望購買日本傳統工藝的肥後象嵌 為大家介紹可購買到日本傳統文化肥後象嵌的地方。 銷售傳統工藝的肥後象嵌的店鋪推薦位於熊本的「肥後象嵌 光助」。這家店還可體驗製作首飾。 吊墜、胸針、耳環、純金繪畫等從首飾到美術品、藝術品種類繁多,感興趣人士可以查看。 另外,傳統工藝肥後象嵌還可通過網購購買! 您可能比較在意購買後應如何保養,使用柔軟乾布或紙巾等擦拭即可使其常保光澤。 匠人之技術結晶「肥後象嵌」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此影片對於文章中所沒有介紹完整的肥後象嵌製作過程的詳細技法以及製作肥後象嵌時的所需材料也有詳細解說,內容非常充實。 還介紹有多個適合將其作為伴手禮或禮物的完成品。 如果您對熊本傳統工藝之肥後象嵌感興趣,敬請觀看! -
影片文章 4:00
日本茶湯文化必備的優雅鐵器──山形鑄物!4分鐘影片為您介紹山形縣山形市的鑄鐵職人纖細手藝的製作過程
傳統工藝- 194 次播放
- YouTube
山形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的影片介紹 這部是由「傳統工藝 青山Square」公開的影片《手技TEWAZA「山形鑄物」 yamagata casting》。 4分鐘的影片完整呈現山形鑄物的歷史、特徴、生產過程。 請透過這部影片感受職人是如何運用精湛的手藝,做出宛如藝術品般細緻的傳統工藝品。 日本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 照片:茶釜 山形鑄物是平安時代中期,山形的鑄物職人發現當地周邊的土壤適合用來製作鑄物開始,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品。 日本現在茶道使用的茶釜也多半是山形的鑄物。 山形鑄物做成的茶釜在影片的0:12可以看到。 輕薄纖細的山形鑄物和南部鐵器、鐵瓶、銅器等傳統工藝品的製作技術,也運用在建築材料和機械零件的鑄造上。 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的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山形鑄物的製作從影片0:28的傳統鑄型製作開始。 決定好整體外觀設計後,用山形產的砂和粘土等材料製作鑄型。 內部貼一層薄薄的和紙,押上圖紋設計,再畫上紋理、文樣。 如同影片2:08起看到的,在鑄型中倒入溶鐵,冷卻成形後取出,最後再漆上顏色,山形鑄物就完成了。 完成的茶釜可以在影片的3:29看到。 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山形鑄物!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不只被用作傳統茶道的茶釜。 近年也推出杯子、茶壺等餐具,還有具現代設計感的壽喜燒鍋或是水壺。 山形鑄物的專賣店「雅山」販售種類豐富的山形鑄物,設計美觀大方,非常適合拿來送禮。 日本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的文化和製作方法總結 這部影片將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的歷史、製作方法、工匠的功力濃縮成4分鐘的影像。 對日本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務必觀賞這部影片,感受如美術品般的山形鑄物獨特的魅力。 覺得還不夠的人不妨也入手一個山形鑄物實際體驗看看吧! -
影片文章 1:59
超可愛的收藏!在海外也大受歡迎的「日本木芥子娃娃」!傳承日本工藝的職人專訪
傳統工藝- 369 次播放
- Vimeo
關於宮城縣傳統木芥子的影片 這部影片是由「東北STANDARD」製作,介紹東北的傳統工藝品「宮城傳統木芥子」影片《東北STANDARD 07 宮城縣 仙台木芥子》。 宮城傳統木芥子的歷史悠久,起源於江戶時代中期之後,在東北地區溫泉地生產作為一種伴手禮。 宮城縣境內就有鳴子木芥子、作並木芥子、遠刈田木芥子、彌治郎木芥子、肘折木芥子等五種傳統木芥子,形狀和顏色因製作者而不同。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這部影片中的木匠鈴木明先生來自宮城縣仙台市秋保溫泉「秋保工藝之鄉」的木芥子工房「玩愚庵」,鈴木先生致力於複製明治時代的木娃娃職人「高橋胞吉」製作的「胞吉木芥子」原貌。 鈴木先生在專訪中描述他所製作的木芥子特徵,以及傳承下來的這項傳統。 從這部影片能夠感受到這項保存完好的日本傳統文化。 仙台木芥子是什麼? 照片:木芥子 一般來說,木芥子是一種頭部為球狀、身體為圓柱狀,形狀質樸的木製玩具,給小女孩玩的玩偶或是拌家家酒的玩具,因為是給小孩子玩的,所以身體的部份也做成小孩的手掌容易握住的形狀。 木芥子的日語Kokeshi的起源有一說是和鳴子地區的地名Kofukeshi有關。 木芥子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稱呼,「Kiboko」、「deku」、「kogesu」、「hoko」等。木芥子還有很多借用字「木偶子、木形子、木芥子、木削子、小笥子」。 昭和15年(1940年)舉辦的東京木芥子會總會「第一屆聚會・鳴子大會」中,研究家和木匠們討論的結果決定統一稱之為Kokeshi。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影片中鈴木先生製作的「作並木芥子」被歸類為「仙台木芥子」的一種。 專訪的0:33中如同鈴木先生說明的,仙台木芥子的特徵是為了手持方便,身體下半部變細,並使用紅、黑兩種簡單的顏色。 除了自古傳承的傳統木芥子,鈴木先生在影片0:57也有介紹其他如「百想木芥子」模樣可愛的木娃娃。 從保有傳統樣貌的木芥子到結合現代文化的木芥子的作品皆有。 木芥子的製作方法 木芥子的主要原料是燈台樹或水色樹,由職人手工製作。 生產工程1 裁切大小、做出原型 乾燥過後的木材依所需尺寸裁切,製作木芥子所需形狀的木材過程稱之為取木。 用鉅子裁切木材、切掉邊角做成圓桶狀,做出木芥子的原型。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生產工程2 削木頭(影片 0:14~) 將木頭裝在木工機器上削出頭部和身體兩部分後,再分別用刨刀削切出所需的形狀。 生產工程3 完成刨切 木頭削至一定形狀後,用其他工具進一步調整形狀, 接著再用磨砂紙處理細節後,就順利完成了。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生產工程4 彩繪(影片 0:41~) 在木工機器上轉動的同時畫出身體的線條,然後仔細地畫出臉部表情。 生產工程5 完成 頭部打洞,與身體連接起來。 其他有關木芥子的資訊 照片:體驗木芥子彩繪的孩子 鳴子木芥子的產地鳴子溫泉舉辦的「全國木芥子祭典」活動,日本各地的傳統木芥子齊聚一堂。還有嘉年華遊行、木芥子製作表演、現場販售等活動。 此外,在宮城縣仙台的「木芥子Shimanuki」有販售東北地區各種民俗藝品、工藝品,還可以體驗木芥子彩繪。 也有販售木芥子罐頭或是地震停電時,身體會自動發光的手電筒木芥子商品等各式各樣的商品。 「木芥子Shimanuki」也有網路商店可以上網購買喔! 其他人氣商品像是紙製的木芥子夾子、紙膠帶、鑰匙圈、餅乾等。 此外,也有販售講著一口宮城縣方言的吉祥物「仙台腔木芥子」郵票和Line貼圖。 女演員石原聰美使用的「仙台腔木芥子」小布袋也很有人氣。 仙台木芥子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鈴木先生在專訪影片的1:24之處提到「只傳承先人作法不能守護傳統, 挑戰新的作品才是守護傳統」。 自古傳承的兒童玩具木芥子現在還在海外被當做藝術品、美術品收藏。 看完這篇文章和影片後,對東北木芥子感興趣的人,推薦到鳴子町木芥子博物館「日本木芥子館」一遊! 專訪影片中的鈴木先生雖看起來很嚴肅,但在這2分鐘的影片中可以感受到他對木芥子滿滿的愛呢! 看完這部影片,想必您也會對木芥子開始著迷吧! 秋保工藝之鄉 玩愚庵木芥子工房 https://honyaku.j-server.com/LUCSENDAI/ns/tl.cgi/https%3a//www.city.sendai.jp/kankokikaku/akiukoge/koge/ganguan.html?SLANG=ja&TLANG=zhb&XMODE=0&XCHARSET=utf-8&XJSID=0 -
影片文章 16:32
匠人們的精湛彩繪技法簡直令人叫絕!日本自古傳承至今的傳統工藝品「九谷燒」的彩繪瓷器文化指的是什麼呢?在此為大家介紹如何購買美麗的九谷燒!
傳統工藝 歷史- 222 次播放
- YouTube
有關日本傳統工藝「九谷燒」的彩繪瓷器的影片介紹! 這是介紹《日本傳統工藝品之九谷燒的彩繪瓷器》的影片。 據說九谷燒起源於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於北陸地區的石川縣金澤市周邊得以製作,算是比較古老的陶瓷器。當時製作出的陶瓷被稱為古九谷燒。 現在石川縣的小松市、加賀市和能美市作為九谷燒的產地非常有名氣。 影片中介紹的是日本俱有代表性的九谷燒窯上出長右衛門的作品。 雖然影片儘1分鐘而已,但卻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了日本傳統技術之彩繪瓷器技法的美麗及匠人們的精湛工藝。 傳統工藝品「九谷燒」的製作方法及彩繪文化是指?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令人可感受到日本文化的九谷燒彩繪,使用的是被稱為氧化鈷較有特點的液體材料。 如同藝術品般的九谷燒正如影片中所示,是在操筆自如,可描繪出精巧圖案的匠人之技下誕生的。 利用原材料的偏茶色氧化鈷在九谷燒的陶瓷器上描繪出圖案,隨後在窯裡進行釉燒。 於是,通過茶色氧化鈷所描繪出的圖案在釉燒後則呈現出藍色調,甚是美麗。用被稱為九谷五彩的綠色・黃色・紫色・深藍・紅色上彩的風格被稱為色繪。 影片中介紹的「九谷燒」的作品在哪裡能買到呢? 經著名匠人或作家之手彩繪出的傳統工藝品九谷燒如同美術品般美麗,根據情況有些作品的出售價非常高。 但是,其中也有相對物美價廉,可輕鬆購買到的九谷燒的作品。 傳統工藝之九谷燒的餐具,可在金澤的美術館或瓷器・陶器市場等參觀並購買。 可以購買這些令人能感受到日本傳統文化的九谷焼的飯碗、小碟子、茶杯、酒盅、花瓶和茶壺等,並將其用於日常生活當中。這些可通過樂天或amazon等網路店購買。 另外,還建議前往可體驗九谷燒彩繪的工房去看看呢。 將具有悠久歷史的上等陶瓷器擺上餐桌,可令人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日本的傳統文化。 傳統工藝品「九谷燒」的彩繪影片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透過影片也可得知傳統工藝品之九谷燒每件都是經匠人親手彩繪而成的。 日本的傳統工藝之九谷燒的文化經匠人們精湛的彩繪技法而傳承至今。 歡迎再次瀏覽影片,盡情領略作為日本的傳統工藝而聲名頗高的九谷燒漂亮的彩繪技法。 -
影片文章 2:45
徹底分析日本屈指可數的鯉魚旗之街・埼玉縣加須市製作的豪華炫爛的鯉魚旗之魅力!日本傳統工藝的手繪鯉魚旗的製作工序是怎樣的呢? 其歷史呢?
傳統工藝 傳統文化 日本人/名人- 635 次播放
- YouTube
埼玉縣加須市的日本傳統工藝・加須鯉魚旗是指 這是「ChokotabiSaitama」製作的介紹位於關東地區・埼玉縣加須市傳統工藝之手繪鯉魚旗的影片《加須手繪鯉魚旗【埼玉縣官方觀光影片】》。 日本會在5月5日「端午節」(兒童節)這天掛出鯉魚旗辟邪,以祈禱男孩的茁壯成長。 加須作為擁有日本第一產量的傳統工藝鯉魚旗的著名產地,還進行生動的手繪鯉魚旗製作。 埼玉縣加須市的鯉魚旗已成為令市民們驕傲的特產品。 此影片介紹的正是埼玉縣加須市已經很少見的手繪鯉魚工房的鯉魚旗製作工序。此工房內的製作工序還可實際參觀。 埼玉縣加須市的日本傳統工藝之加須鯉魚旗的歷史 加須的鯉魚旗原本是明治時代初期(1870年左右)製作燈龍和傘的匠人們作為副業而開始製作的。經傳統手工製作出的高品質鯉魚旗大受歡迎,加須也因此成為了日本第一的鯉魚旗之街。 在鯉魚旗之街,長時間一如既往生產鯉魚旗的是位於加須市的老字號鯉魚旗工房橋本彌喜智商店的傳統工藝匠人橋本勝先生。 但是,橋本彌喜智商店於2016年(平成28年)落下了創業109年的歷史帷幕。 埼玉縣加須市的日本傳統工藝之加須的手繪鯉魚旗製作工序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1.剪裁・縫製(影片0:32~) 為製作手繪鯉魚旗,首先將材料剪裁並縫製成鯉魚旗的形狀。 2.畫圓點睛(影片1:07~) 接下來使用特殊的圓規畫出鯉魚的眼睛。 3.畫線條(影片1:22~) 用淺墨畫出一片片魚鱗。 4.淺墨上色(影片1:30~) 給魚鱗上色。給眼睛上色是最不容疏忽的一道工序。 5.勾金(影片1:49~) 用特殊的筆描畫出。 通過運用專業技法的工序來完成。經絕妙匠人之技,鲤魚旗的神氣表情和精美的魚鱗就這樣被描繪出來了。 接下來就看一下埼玉縣加須市的日本傳統工藝之加須的巨大鯉魚旗 因日本第一鯉魚產地而聞名的加須製作出了世界最大的巨大鯉魚旗。 其尺寸竟達100米。經市民之手製作出的巨大鯉魚旗,每年5月都會在利根川河岸舉辦的加須市民平和祭(巨大鯉魚遊泳)進行展示。 通過精細手工繪製而成的非常有特色的巨大鯉魚旗飄浮於空中的身姿生氣勃勃,很值得觀賞。 此次活動的主會場為「利根川河岸綠地公園」,周邊停車場大約可停放4000輛,活動期間交通擁擠,需引起注意。 影片2:23起所介紹的優雅地飄浮於青空之下的鲤魚旗並不是日本最大的鲤魚旗。 經各種製作工序製作出的手繪鯉魚旗,即使是通過影片也能感受到日本自古傳承至今的傳統工藝。 埼玉縣加須市的日本傳統工藝之加須手繪鯉魚旗介紹總結 照片:加須市的特產品 鯉魚旗 正如影片中所介紹的埼玉縣加須市的特產品之手繪鯉魚旗彷彿藝術品一樣美麗。 你是否也能體會到影片中每個經匠人之手所描繪出的鲤魚旗與印刷物的不同之處呢。 每年到了5月,在日本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日本傳統工藝品的鯉魚旗。 配合日本自古傳承至今的端午節文化,去觀賞各種鯉魚旗,或在自家中也裝飾一番如何呢。 -
影片文章 4:55
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樂器「琴」已經踏進了藝術領域!琴的美麗音色,源自於工匠的技術!
傳統工藝 歷史- 913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日本的傳統樂器──琴 「想要知道由職人製作、具有日本風味的傳統工藝」 「想要聽聽日本傳統的日式樂器、弦樂器的樂曲」 這次要為想接觸傳統日本、更加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的各位介紹這部影片。 《琴的製造過程介紹》是由「邦樂NAVI」製作的影片,介紹埼玉縣「MITSUYA琴製造」的職人在琴工房從零開始製作琴的整段過程。 琴美麗的音色來自於從古代傳承至今的職人技術。 這篇文章將解說影片當中介紹的「琴」的製作方式以及琴的歷史、流派。 影片當中介紹的琴的製作過程,優美得令人一刻也不捨得移開目光。 另外,影片的BGM是用MITSUYA琴製造的古箏彈奏的瑤族舞曲。一邊聆聽古箏的美麗音色,一邊欣賞琴的製造過程吧。 日本的傳統樂器──琴的歷史 照片:彈琴的動作 琴是一種日本的傳統樂器,其歷史與起源都相當古早。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古事記》裡,就已經有描述彈奏琴的場面。 西元前10世紀左右的彌生時代遺跡當中,也曾發現疑似琴的殘骸。一般認為,當時琴是一種用於施咒的樂器。 一般的琴有十三根弦,但江戶時代曾經有過更多弦的十七弦箏。 在日本,「琴」、「箏」、「和琴」、「一弦琴(須磨琴)」、「二弦琴(八雲琴)」、「七弦琴」、「大正琴」都是稱為「KOTO」樂器的樂器。 琴跟箏常常被混為一談。區分琴、箏的方法是:琴是透過按壓琴弦的位置決定音程,而箏則由稱為「柱」的可動式支柱調節琴弦的音階。 這些琴類樂器,都需要用套在手指上的琴爪或是直接用手指撥動琴弦演奏。 除了琴之外,日本自古流傳的日式樂器還有尺八、宮太鼓、小鼓、鳴子、木魚、 -
影片文章 14:51
來看為日本和室增添凜然氣息的美麗掛軸裝裱技術!傳統工藝品──掛軸的背後,藏著怎樣的歷史與文化?為大家介紹製作講究掛軸的影片!
傳統工藝 藝術/建築物 歷史- 288 次播放
- YouTube
製作日本傳統工藝品──掛軸的影片! 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由「Niko Kitsakis」製作的影片《Kakejiku - Making of a Japanese Hanging Scroll》。 這是一部介紹製作日本傳統工藝品──掛軸的宏精堂家門表具店的影片。 這間位在兵庫縣寶塚市的家門表具店,是1912年創業的老店。影片當中介紹的職人──家門秀行,已經是第四代傳人。 表具是以布或紙張貼而成的卷軸、掛軸、屏風、紙門、隔板、畫框、畫集等的總稱。 家門秀行工藝士是一級表裝技能士,工作種類繁多。不僅會製作掛軸和日式畫框,還能夠為屏風、隔板或床之間的紙門換貼新紙,或修復古書畫等等。 影片當中,主要介紹平常難得一見的掛軸製作過程,以及掛軸各部位的名稱。 敬請透過影片,欣賞日本自古傳承至今的工藝品。 傳統工藝品「掛軸」是什麼?關於掛軸的歷史起源和文化 照片:掛軸 掛軸通常掛在和室的「床之間(壁龕)」等地方供人欣賞。 又稱做掛幅、床掛。 掛軸原本是一種中國美術,在平安時代之前,與佛教一同傳入日本。 之後,隨著書道和茶道文化的發展,慢慢確立了掛軸的規格。 影片3:40處,可以看到職人家門秀行談論掛軸從 鎌倉時代、江戶時代、二戰之後到現代的歷史。 掛軸當中又區分出掛物、掛字等數個種類,內容除了佛經、水墨畫、書法之外,也會有如摩登繪畫等各式各樣的設計。 在日本,掛軸用「一幅、兩幅……」為單位。 不停挑戰新事物的掛軸職人──家門秀行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職人家門秀行在影片2:45處說道,掛軸的世界非常深奧,常常會遇上新的挑戰。 針對影片14:00處的提問,家門秀行回答道:每天都得學習新的知識,接下來還有漫長的修行日子在等著。 用影片介紹掛軸的製造過程、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6:14處開始,可以看到掛軸的製作方法。 掛軸主要的材料、原料是和紙、布和木棒等等。 一幅掛軸,又分成了「本紙」、「風帶」、「一文字」、「中迴」、「柱」,以及「八雙」這幾個部分。 掛軸的上方稱「天」,下方稱做「地」。 要讓稱為「本紙」的紙漉和紙裝飾得美美的,就需要有工房職人的專業技術。 影片6:37處可以看到,稱為「一文字」的裝飾本紙瞬間成為焦點。 經過多道工序終於大功告成的掛軸,在影片的14:17處。 購買美麗掛軸,親身體驗日本文化吧 歷史悠久的掛軸或著名作家製作的掛軸,經過鑑定,價格往往超乎意料地高昂。 但是,也有不少可以透過Amazon或樂天市場輕鬆買到手的商品。 對書法或水墨畫有興趣,或是想要在生活當中增添日本傳統文化氣息的話,先買一幅由職人手工製作、充滿藝術感的掛軸如何? 選擇掛軸的時候,不只要選擇喜歡的設計,也別忘了確認大小和掛軸的特色。 另外,也要先確認過掛軸的保存方式和收納方法哦。 介紹掛軸製作方法的影片總結 掛軸是日本自古傳承至今的傳統工藝品,有著宛如藝術品、美術品般的超高品質。 影片當中介紹了職人運用高超技術仔細製作掛軸的過程,請大家務必仔細欣賞。 看過影片,就能認識至今未曾接觸過的掛軸世界哦。 -
影片文章 1:32
有田燒(伊萬里燒)是日本引以為傲的傳統工藝品,連17世紀歐洲王公貴族都想收藏!比德國麥森歷史更悠久的瓷器就在日本!
傳統工藝 日本人/名人 歷史- 196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日本工匠製作「有田燒」的宣傳影片 此宣傳影片為Japanese Craftsmanship所製作,內容將介紹以佐賀縣有田町為中心燒製的陶器。 這部影片只有2分鐘左右,因此推薦想知道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是如何製作、並更深入理解其歷史及文化的朋友觀賞。 本文將依照影片內容詳細說明日本引以為傲的傳統工藝「有田燒」。 日本美麗的和式餐具目前廣受外國人矚目;除了有田燒之外,也有越來越多遊客為了體驗陶藝、製作屬於自己的餐具而來到日本觀光。 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歷史可追溯至1600年代 照片:有田燒的咖啡杯 有田燒是產自佐賀縣有田町及鄰近地區的瓷器,也被稱為「伊萬里燒」,是擁有超過400文化背景的日本傳統工藝。 其悠久的歷史甚至比歐洲第一家製造瓷器的工廠「麥森(Meissen)」還早了100年。 過去人們曾在佐賀縣有田町的有田泉山瓷石場發現瓷器的原料──陶石,這裡也是伊萬里・有田燒的起點。 由於歐洲在17世紀時還無法製造陶器,白、薄、硬又帶有光澤的有田燒便廣受歐洲貴族青睞,17世紀後期也從日本輸出至海外。 這時瓷器是從佐賀縣伊萬里市的港口出貨,因此也被稱為「伊萬里燒」。 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特色及知名重要文化財 有田燒是一種質地純白、薄且堅硬的瓷器;表面光滑,且敲打時會帶有微微的金屬音。 在白底繪有花樣,素燒後經過工匠一筆一畫仔細描繪,顏色相當鮮豔;這種上色技巧也擁有反映當代文化的特色。 有田燒的另一項特徵則是因上色(著色)及塑型方式不同,而擁有各式各樣的表現法(種類)。 其中主要有「白瓷」、「陽刻」、「染付」、「色繪」、「青瓷」、「琉璃釉」、「鏽釉」、「辰砂」等,每種都堪比藝術品,也是美術傑作。 有田燒也是評價極高的日本傳統工藝,「色繪牡丹獅子文銚子」及「染付花卉文德利」等超過10件作品更獲選為日本指定的重要文化財。 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傳統生產、製造方式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製造有田燒需經過採石→成土→捏土→塑型→素燒→釉下彩→施釉→燒製等8道步驟,因此其一大特色就是每個作品都需要許多人分工合作完成。 位於佐賀縣的九州陶瓷文化館館長──鈴田由紀夫先生在影片中表示: 「有田燒是需要分工的產業,也擁有能夠供應許多人的系統。」 風土孕育了文化,這項傳統工藝品直至今日仍藉由多名工匠之手持續問世。 影片中也介紹了有田燒的製作過程,請大家務必觀賞。 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價格和商品 照片:有田燒 「陶器市集」 有田燒也是經常在日常生活派上用場的餐具;夫妻碗或馬克杯更是送禮首選。 高價的商品可以超過100萬日圓,但暢貨品的飯碗價位較親民,有些不用1000日圓就能買到。 Amazon、樂天等購物網站也有販售許多有田燒,其中特別受到消費者歡迎商品的就是咖啡杯、馬克杯及茶杯等。 在每年黃金週時舉辦的活動「有田陶器市」能以實惠價格購買有田燒,因此也有人為此前往當地觀光。 總結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文化與魅力 透過影片可接觸有田燒的歷史,並欣賞有田町優美的街景,以及製作瓷器的工匠技藝。 日本傳統工藝「有田燒」的歷史更比享譽全球的知名瓷器工廠「麥森」還要悠久。 看完這部2分鐘左右的影片可理解有田燒的歷史、產業、特色及工匠技藝,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敬請從影片中盡情感受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魅力吧! -
影片文章 6:48
愛知縣豐田市「吉祥園」的盆栽師的匠人技藝!用動畫描繪產品製造的世界!請看融合了素材的自然美和人的手藝的藝術品!
傳統工藝- 199 次播放
- YouTube
日本傳統工藝"盆栽"愛知縣豐田市的盆栽師採訪視頻介紹 這部是由「日本手工藝圖鑑」介紹盆景職人的影片。 盆景是指在盆栽等器皿上種植樹木、草、苔蘚等,可以從中體驗樂趣的日本傳統文化。 製作出藝術品般的盆景的傳統工藝職人被稱為盆景師。 盆景起源自平安時代,歷史相當悠久。 盆景知名度很高,日本以外的地方稱為「BONSAI」。 影片中可以看到盆景的製作方法、栽培方法、盆景職人的專訪等。 是一部可以認識日本傳統文化的影片。 日本傳統工藝品「盆景」為何?為您介紹作法和工匠技術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介紹的是愛知縣豐田市、吉祥園工房的盆景師岡本吉光。 岡本先生因杜松盆景的作品在世界享有知名度。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為了完美製作盆景,需要進行如影片2:07看到的修剪,使樹葉透氣,用鐵絲纏繞樹枝、上塗料等技法。 職人使用影片0:23出現的特殊工具修剪盆栽。 盆栽是自然生物,根據季節變化應對保護措施等非常重要。 影片的3:30起可以比較盆景修剪前後的差異。 專訪盆景師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中的盆景職人岡本吉光在3:40表示「我所付出的努力,盆景會回報給我,就樣養育孩子一樣」。 「盆景是日本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斷絕。 希望年輕人進入盆景的世界,能夠了解「侘寂」之美」,「盆景道是個人風格的展現」岡本先生如此表達他對盆景的熱情。 一起體驗日本傳統工藝品盆景的樂趣吧! 照片:盆栽 在日本,把感受「侘寂」之美的盆景當做興趣的人還不少。 從入門用的便宜植物到樹齡較長、價格較高的植栽,各式各樣的盆景都有。 同樣的五葉松也有直幹、模樣木、斜幹、風吹式等樹形之分。 另外也有人修剪櫻花、紅葉的盆景。 盆景的魅力在於依照修剪方法和種植方法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樣貌。 融合素材的自然美和手藝的人造美,可以說是製作盆景的最大樂趣。 日本的盆景影片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盆景是不分時代深受日本各個世代喜愛的傳統工藝。 近年在埼玉市的盆栽美術館有許多訪日外國遊客和年輕世代造訪,人氣珍珠奶茶店也推出「盆栽珍奶」,受到大家的關注。 應該有人聽到盆景就覺得「不會很難嗎?」初學者可以輕鬆入門的盆景也能買到。 對日本傳統工藝的盆景感興趣的人,不妨體驗看看維護一個盆景吧! ◆吉祥園 設施概要◆ 【地址】〒470-1219 愛知縣豐田市畝部西町藪下3 【電話】0565-21-2713 -
影片文章 35:41
岐阜縣美濃市制作的「美濃手抄日本紙」是以柔軟的手感和透明感的美爲魅力的傳統工藝品!能夠看到工匠手工製作的珍貴製作工程視頻是必看
傳統工藝- 146 次播放
- YouTube
岐阜縣美濃市的傳統工藝"美濃手抄日本紙"是什麼?製作工序視頻介紹 這是由「Handmadepaper Corsoyard」所發表,介紹東海地區・岐阜縣美濃市地區的傳統工藝、美濃手製和紙製造過程的影片,名為《美濃手製和紙工房Corsoyard的造紙「本美濃紙」》。 日本傳統本美濃紙是如影片中所介紹,是需歷經好幾個複雜製作過程才能製成。 美濃手製和紙擁有經美濃和紙品牌組合及本美濃紙保存會之手,而受到保護及傳承的歷史。 石州半紙、細川紙及本美濃紙共3種和紙於2014年登記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無形文化遺產。 美濃手製和紙及本美濃紙的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如影片0:08處可見到,本美濃紙是以桑科植物中最高級的楮樹為原料,並透過日本傳統的手法所製作而成。 歷經一晚浸泡於水中的「泡水」、「漂白」等工程後,如影片5:56處可見到執行以鍋爐悶煮「煮熟」後,仔細敲打纖維。 以前是使用從草木灰所取出的成分(碳酸氫鉀)來執行煮熟的過程,如今則是使用蘇打粉(碳酸鈉)、小蘇打(碳酸氫鈉)、燒鹼(氫氧化鈉)等原料,因應不同種類而使用。 接著將纖維置入抄紙舟裡,透過師傅的雙手漂亮地將其抄制。 將纖維彼此纏在一起的雜質溶出後,原料就會變得容易解開了。 如影片30:57處可見到將抄制後的和紙置於大太陽底下使其乾燥,再裁以漂亮的形狀後即完成。 本美濃紙的製造過程包含許多重要規定,可說是少了師傅熟練的專業技巧是不行的。 如今能將如美術品般美麗的本美濃紙以傳統技法手工抄制的本美濃紙保存會會員只剩5人。 來買看看美濃手製和紙吧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位於岐阜縣美濃地區的工房及店家很多皆有販賣美濃手製和紙。 充分利用了天然材料的優點而精心製作的美濃和紙,呈現出具有透明度的風雅成效。 美濃手製和紙多半用於日式格子門及拉門上。 不過由於近年來使用美濃手製和紙本美濃紙所作成的圓扇及朱印手冊等各式各樣種類產品,相當受到歡迎。 想送禮的話,美濃手製和紙的配件及摺紙也十分不錯喔。 不僅是日本傳統工藝品,販售價格也出乎人意料相當合理,千萬別錯過了。 漂亮的美濃手製和紙不僅在岐阜縣內的工房及伴手禮商店有販售,網購也能購買喔。 高品質和紙的「美濃手製和紙」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岐阜縣美濃市自古以來傳承的美濃手製和紙是如影片中所介紹,必需歷經好幾個複雜製作過程才能製成。 其中更以本美濃紙是被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無形文化遺產的高品質和紙。 至擁有世界遺產白川鄉而舉世聞名的岐阜縣觀光旅行時,務必要買買看那彷如藝術品般漂亮的美濃手製和紙商品喔。 -
影片文章 4:06
簡樸且精緻美麗的久留米絣是福岡縣自古以來常見的傳統工藝品!介紹風靡世界的師傅手工作業製造過程的影片
傳統工藝- 107 次播放
- YouTube
福岡縣的傳統工藝品・久留米絣是怎樣的工藝品? 此次是介紹各式各樣日本傳統工藝品的「傳統工藝 青山Square」所發表名為《手技TEWAZA「久留米絣」kurume pongee》的影片。 該影片描述了由兩名久留米絣的師傅在閒靜的空間中,製作簡樸且描繪幾何學美麗絣圖案的和服製作過程。 擁有美麗圖案的傳統工藝品・久留米絣是怎樣的工藝品? 照片:福岡縣・久留米絣的製作風景 然而知道在九州地方・福岡縣南部筑後地方一帶所製造的久留米絣是個怎樣的紡織品的人應該不多吧? 久留米絣據說是在19世紀時首次由一名年僅12歲的少女從一條老舊綿線得到靈感而想出來的紡織手法。 如今在四國地方・愛媛縣松山市所製作的伊予絣、廣島縣福山市所製作的備後絣並稱為日本三大絣之一,且登記於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中。 久留米絣由於是綿織品,既不會刺激肌膚也可作清洗。 因此不僅是和服,也使用於連身洋裝或口罩等小物品中。 與絹織物的和服不同,平民化的絣綢緞在戰後也用於燈籠褲等普通穿著上。 福岡縣南部的傳統工藝品久留米絣其製法 照片:福岡縣・久留米絣的綿線 此次影片是隨著影片逐步介紹影片中登場的久留米絣品牌「儀右衛門」其設計師兼師傅的兩人手工作業所製作的久留米絣過程。 ・畫上繪線(影片 0:40〜) 所謂繪線指的是紡織完工時成為「圖樣」的綿線。 固定住成為繪線的綿線後,配合設計師的圖樣仔細用手將綿線染色。 ・整線(影片 1:15〜) 以細繩將繪線部份包覆住,是為了在染色後留下圖樣的重要步驟。 ・染色(影片 1:43〜) 基本是使用藍來染色。 以藍染色的綿織物有防蟲.除臭效果,且能加強材質的強度。 ・解開絣(影片 2:39〜) 總算要開始解開細線確認圖樣是否清楚浮現了。 真是令人緊張萬分的瞬間呢。 ・編織(影片 3:10〜) 將完成的綿織物作最後加工的步驟。 綢緞為和服的布料長度因此約為38cm。 福岡縣南部的傳統工藝品久留米絣其歷史 創造出久留米絣的12歳少女是出生於筑後國久留米通外町(為現今的福岡縣久留米市)井上傳女士。 而綿織品的基本圖樣「絣」技術則公認是經由琉球而傳到九州及四國的。 此部影片介紹的久留米絣是藍染的手織品,其他還有藍染動力織法、縱橫絣、橫絣、脫色絣、迴旋染、縱染等技法。 福岡縣南部傳統工藝品的久留米絣介紹總結 照片:福岡縣・久留米絣 藍染的久留米絣其魅力據說在於美麗的花樣及越穿越有味道的特性。 不僅可以在家自行清洗,且越洗越貼近我們的肌膚,雖是工藝品卻是讓人想每天都穿上它的美品呢。 這次介紹的「儀右衛門」工作室亦有在線上販售久留米絣的作品。 有興趣的人請務必至官方網站確認喔。 -
影片文章 10:44
一起挖掘日本傳統住宅必有的傳統工藝品「和室襖紙拉門」的祕密!藝術品般的金銀砂子細工之美也不能錯過!
傳統工藝- 281 次播放
- YouTube
來看襖紙的製作工廠介紹影片 這部《日本手工業圖鑑 × 菊池襖紙工場》的影片是日本傳統襖紙職人的專訪影片。 影片中的菊池襖紙工場位在關東地區・東京都墨田區,以傳統手法製作襖紙的工廠。 影片的1:25出現的職人安川雅章先生以及5:24處介紹的職人山本和久先生分別談到了襖紙的製作技術。 以下將根據影片介紹襖紙的歷史和製作方法。 影片中關於日本傳統的襖紙歷史和生產過程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日本傳統住宅中一定有和室。 和室中除了塌塌米外,還有障子或襖的木框紙拉門等可以感受傳統文化的元素。 襖紙的壁紙和貼在障子上的障子紙有各式各樣的種類,都是集結職人的傳統手法製作而成的。 這當中以使用金箔的日本襖紙因藝術品般的美感深受外國人的喜愛。 菊池襖紙工場的起源和襖紙的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中的菊池襖紙工場是創立於1924年(大正13年)的老店。 最初是一群在襖紙上壓紋的手捺染加工職人。 現在由於技術發達,用噴墨印表機和工廠獨家的機器在襖紙上壓紋,影片的0:12起可以看到。 襖紙市佔率最高的菊池襖紙工場中也用電腦繪製特殊樣式的襖紙,可以在影片的1:52看到。 菊池襖紙工場的新作品!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菊池襖紙工場用日本傳統的襖紙裝飾技法製作金銀砂子細工。 這部份請看影片的5:09。 年輕世代傳承日本傳統的金銀砂子細工這件事情,是菊池襖紙工場特別注重的事,山本和久先生在訪問中這樣表示。 菊池襖紙工場也推出適合現代住宅使用的熨燙黏貼式襖紙、漿糊黏貼式壁紙、修補用壁紙等商品。 另外還有玻璃窗遮光貼、遮影貼、斷熱貼、可愛的包裝紙等商品,這些在網路上都買得到喔! 菊池襖紙工場的影片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中的菊池襖紙工場是歷經各個時代持續不斷製作傳統襖紙的企業。 菊池襖紙工場等日本傳統的襖紙職人還會繼續傳承下去。 請再次觀賞影片感受日本傳統文化襖紙的魅力! 【官方網站】襖紙・壁紙自產自銷 | 株式会社菊池襖紙工場 https://fusuma.co.jp/ -
影片文章 1:47
人偶淨琉璃「文樂」人偶的脖子(裝飾品)持續製作40年!看了阿波木偶人偶師的採訪,你一定會被人偶淨琉璃的魅力所吸引!
傳統工藝- 387 次播放
- YouTube
製作人偶淨琉璃、文樂人偶頸部的甘利 關於洋一郎的動畫 此視頻爲"nippon.com "公開的"人偶淨琉璃,持續製作文樂人偶頸部40年 | nippon.com "。 在這部動畫中,以通稱"人偶洋"之名而廣爲人知的阿波木偶人偶師"人偶洋(甘利)"。 洋一郎」的採訪視頻。 採訪中講述了製造工藝和製作方法等有趣的故事。 文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收錄,木偶淨琉璃受到高度關注。 那麼,繼承了人偶淨琉璃傳統藝能歷史的裝飾工藝師,「人偶洋(甘利)」 洋一郎」的採訪內容。 看這個動畫的話,你一定會被人偶淨琉璃迷住吧。 爲了不讓人偶淨琉璃斷絕!甘利洋一郎的經歷。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通過動畫的0:04可以看到的洋娃娃(甘利) 洋一郎1945年出生於德島縣,1974年入門人偶恆(已故田村恆夫師),作爲製作人偶淨琉璃的專業工匠磨練本領。 1984年被認定爲阿波木偶製作保存會(師範),2006年被認定爲德島縣卓越技能者"阿波名工"。 2007年就任阿波木偶作家協會(副會長),現在作爲(財)阿波人偶淨琉璃振興會(理事)現役活躍着。 以照片等信息爲基礎巧妙製作玩偶的技術得到了高度評價,日本各地都委託製作和修復玩偶。 在視頻中可以看到比0:14更精密的結構,表情豐富的玩偶。 什麼是人偶淨琉璃?特徵?什麼時候開始的?關於人偶淨琉璃的歷史詳細介紹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木偶淨琉璃是將義太夫節的淨琉璃和三味線一起操縱木偶的話劇。 通過講述故事等有趣地表現出來。 始於距今400多年前的安土桃山時代末期,發展於江戶時代初期。 此後,淡路島出身的竹本義太夫在大阪道頓堀創設文樂座,概率劇情形式,以大阪爲中心以"文樂"形式展開。 在衆多演出中,描寫近鬆門左衛門作男女內心的《曾根心中》是其代表作。 用假髮、道具、刀、扇子、雨傘等巧妙地移動玩偶的樣子被老百姓所接受,現代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1955年被指定爲國家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作爲木偶淨琉璃"文樂"被列入世界非物質遺產,其名字遍佈全世界。 木偶淨琉璃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這次介紹了人偶淨琉璃。 以娛樂開始的木偶劇在現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作爲神事,在京都等地方吸引了很多人。 還有從人偶淨琉璃變成歌舞伎的演出。 希望大家能觀看這個視頻,對人偶淨琉璃的歷史和文化產生興趣。 在國立文樂劇場和國立小劇場,耳機指南等初學者也很容易理解。 大家也去看一下傳統文化的木偶劇怎麼樣? -
影片文章 9:47
在慶典上演奏動感音樂的「和鼓」到完成需要幾年的時間,是日本傳統工藝品!守護技術的石川縣白山市的和鼓匠的動畫!
傳統工藝- 205 次播放
- YouTube
日本の伝統工芸品を製作する、和太鼓職人の紹介動画をチェック! こちらの「#005 和太鼓職人 杉浦 哲郎 明日への扉 by アットホーム」は、ディスカバリーチャンネルの番組『明日への扉』で紹介された、和太鼓職人へのインタビュー動画です。 石川県白山市にある「浅野太鼓」の和太鼓職人である杉浦哲郎さんは、一人前の和太鼓職人になるまで長い修行を積んできました。 今回は、完成まで数年かかるという日本伝統工芸、和太鼓製造の技法について詳しく探っていきましょう。 動画で紹介されている、日本の「和太鼓」の伝統文化について 写真:和太鼓 和太鼓は、京都や福岡など全国各地で行なわれるお祭りや神社仏閣の儀式祭礼、歌舞伎や能などで演奏される、歴史ある和楽器の1つ。 その起源は古く、日本最古の和太鼓は縄文時代の遺跡から発掘されています。 和太鼓とは木を原料にして作った胴に革を張ったもので、バチで叩いて演奏するのが特徴の打楽器です。 現在使われている和太鼓には、長胴太鼓(ながどうだいこ)や桶胴太鼓(おけどうだいこ)、附締太鼓(つけしめだいこ)といった種類があります。 動画で紹介されている、伝統工芸品「和太鼓」の作り方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伝統工芸品である和太鼓の制作工程は、動画の2:09から詳しく紹介されています。 和太鼓製造の要となるのは、胴作りと革作りという2つの作業。 和太鼓職人は原木となるケヤキを玉切りし、裁断ののち胴抜きや粗削りといった作業をして形を整え、冷暗所で3~5年自然乾燥させます。 中彫りの作業では、内側が亀甲や菱形になるよう手仕事で美しく整えていきます。 中彫りは動画の3:01よりご覧になれます。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続いて動画の3:18からご覧になれる漆塗りの塗装には高い技術が必要不可欠です。 動画の3:25からの革作りの作業では、和太鼓の材料となる牛の皮を美しく加工していく、和太鼓職人の匠の技が求められます。 和太鼓の胴に革を張る本張りの作業ののち音色を確かめ、鋲止めをして完成です。 完成品は動画の4:43よりご覧になれます。 完成まで数年の月日が要され、多くの職人が一つの伝統を作り上げるのです。 動画の第二幕の4:56からは、和太鼓職人・杉浦哲郎さんの職人技をご覧になれます。 杉浦哲郎さんは革を担当する職人なのです。 杉浦哲郎さんへのインタビューも交え、音の要となる革作りの工程が詳しく紹介されています。 日本伝統の和太鼓職人の動画まとめ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動画では、巨大な和太鼓を長い月日をかけ作り上げるまで工程をご紹介されています。 和太鼓製造に特別な資格はいりませんが、芸術品のように美しくかつダイナミックな音を奏でられる和太鼓を生産するためには、長く厳しい修行が必要です。 手の感触を頼りに進められる物づくりには、和太鼓職人の高い技術が求められるのですね。 【公式ホームページ】和太鼓職人 杉浦 哲郎 | 明日への扉 by アットホーム https://www.athome-tobira.jp/story/005-sugiura-tetsuro.html 【公式ホームページ】浅野太鼓:太鼓・和太鼓の製造・販売 https://www.asano.jp/ -
影片文章 6:09
像藝術品一樣纖細柔軟的日本傳統釣竿「和竿」強度也很出眾!日本的傳統工藝,持續製作和竿的「竿昭作」是?介紹高品質釣竿的製作方法和特徵!
傳統工藝- 382 次播放
- YouTube
介紹日本傳統工藝釣竿「竿昭作」的影片! 這部影片《日本手工業圖鑑×竿昭作(山野正幸)》介紹的是製作日本傳統工藝品和竿的「川口和竿 竿昭作」。 影片介紹的竿昭作是在關東地區埼玉縣川口市用鮮明的匠之技製作傳統的和竿工房。 用嚴選的原料製作像美術品一樣的竿昭作的魚竿品質非常高,也屢次被媒體報導。 對釣魚感興趣的人,一定要試著使用被世人超越時代所喜愛的日本傳統工藝的和竿。 影片介紹的日本製魚竿「竿昭作」是?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據說川口竹竿的起源是使用芝川流域自生的優質布袋竹和真竹等材料生產的竹竿。 影片介紹的和竿的傳統工藝師山野正幸先生,繼承了工匠的傳統技術,繼續製作最上等的釣竿,是山野釣魚竿製作所的第二代。 由柔軟細膩的竹子製成的高級日本桿具有從外觀上無法想像的強度。 此外,正如工匠山野正幸先生從影片中的2:06所說的那樣,日本的魚竿柔軟觸感也很吸引人。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從影片的2:48上能了解到,昭和初期(西元1930年左右)有200個和竿工匠,現在只有4個人,山野正幸也是其中之一。 影片中還可以看到珍貴的和竿製作工序。 使用多數特殊的專用道具來製作。 試著在日本的河川和湖泊,體驗使用和竿釣魚吧!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像影片4:49介紹的那樣,也有人對在日本河流中釣魚感興趣,從海外遠道而來觀光。 不習慣釣魚的人,推薦從小鯽魚、黑腹鱊、毛鉤等種類的釣魚方式開始體驗釣魚。 特別是竿昭作的黑腹鱊魚竿和小鯽魚竿5寸到舞8根接頭全長約1公尺左右,連接細長的矢竹,完成了柔軟的觸感,使用起來很方便,這是其魅力。 如果想使用更高等級的釣魚竿,可以去銷售竿昭作的高級釣竿的山野釣具店。 竿昭作的釣竿也在Amazon等網路上銷售,有著許多新品和容易入手的商品,可以輕鬆地購買。 日本釣竿「竿昭作」的影片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介紹了用傳統技術製作傳統工藝魚竿的工匠的特色。 有著容易使用的特徵的竿昭作釣魚竿,向尋求更高品質的釣魚竿的人推薦。 影片0:20的時候,工匠說:「好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這個和竿今後也一定會一直被繼承下去的吧。 如果能買到有歷史的傳統工藝品釣竿的話,出去釣魚時會更開心的。 -
影片文章 5:00
令人可感受到古老而美好的日本文化的傳統工藝品「羽越品布」為何物呢?日本自古傳承至今的藝術品中美麗織物羽越品布勿容錯過!
傳統工藝- 165 次播放
- YouTube
日本傳統工藝品「羽越品布」的影片介紹 《手技TEWAZA「羽越品布」Uetsu Shinafu Weaving》是傳統工藝青山Square介紹的有關羽越品布的影片。 羽越品布是由樹皮纖維製成的日本最古老的織物。 傳統工藝品羽越品布其歷史要追溯到繩文時代(西元前14000年~西元前400年左右),其被列為日本三大古代織物之一。 2005年,東北地區羽前的山形縣鶴岡市關川地區和越後的新潟縣村上市山北地區生產的羽越品布被經濟產業省指定為傳統工藝品。 此影片很詳細地介紹了羽越品布的製造工序。 請通過影片品味日本自古傳承至今的傳統。 影片中所介紹的傳統工藝品羽越品布指的是什麼?介紹其生產工序和技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羽越品布的原材料除了影片中0:33所介紹的天然椴樹樹皮以外,還有大葉菩提樹和野尻菩提樹的樹皮。 首先剝出樹皮後使其乾燥,然後放入加有木炭的熱水中進行蒸煮。 接下來,如影片中所示在河邊沖洗後,再進行乾燥。 用手指將其扯成細條製成削片後,再經過將其編成長條的編繩工序,然後進行紡織。 將樹皮製成長條的這道手工工序,要求匠人俱有較高的匠人技藝。 最後將木框裝在名為「Uttate」的台子上,正如影片中3:26所示,將線移至木框後,通過紡織機編織出織物。 影片中傳統工藝品「羽越品布」的各種物件在哪裡有賣呢?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4:19起介紹的是如藝術品般的傳統工藝品羽越品布的製品。 羽越品布的製品有包包等袋裝物、壁毯等裝飾雜貨、名片盒、錢包、帶子、帽子和布簾等,品項繁多。 除了在山形縣內的觀光景點以外,還可通過網購購買羽越品布的各種製品。 如果希望體驗羽越品布的技術和文化,可以前往振興協議會、品織中心或關川品織之鄉Nukumori館等看看。 日本傳統工藝品羽越品布的影片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手感好,並給予人溫暖感覺的美麗傳統工藝品羽越品布。 據說其起源要追溯到繩文時代。 正如影片中所介紹的經過如此複雜的工序而精心製成的羽越品布的每個物件都很耐用,並令人愛不釋手,極富魅力。 如果您對影片感興趣,建議去購買一款可以給人帶來溫暖感覺的羽越品布的製品。 -
影片文章 9:59
宛如寄宿著「遠州鬼瓦」靈魂的精巧傳統工藝品藉由師傅本領誕生!鬼板師述說的遠州鬼瓦信念為何
傳統工藝- 655 次播放
- YouTube
傳統公營產品"遠州鬼瓦"靜岡縣袋井市的鬼板師動畫介紹 這次介紹的《遠州鬼瓦 最後の鬼板師》是統整了用於日本居家及社寺屋簷地傳統工藝品鬼瓦的製作過程的影片。 製造日本鬼瓦的師傅稱為鬼板師。 影片所登場的是於東海地區靜岡縣袋井市持續製作遠州鬼瓦的遠州鬼秀第四代名倉孝。 與繼承的第五代名倉元久一起為了守護日本傳統工藝持續手工製作鬼瓦。 影片所介紹的遠州鬼瓦是什麼?歷史介紹 照片:遠州鬼瓦 遠州鬼瓦起源十分古老,駿府城築城時三河瓦師傅在這塊土地上開始製作陶瓦片。 在太田川及天龍川沿岸製作的瓦片自古便以遠州瓦獲得高度評價,是富有歷史的傳統工藝品。 集合日本傳統技法製作的鬼板師作品有著宛如藝術品般的魄力。宛如寄宿著靈魂的遠州鬼瓦即使時代變了仍有著高度人氣。 介紹遠州鬼瓦的製作方式及鬼板師的高超技術!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使用遠州地區的優良稻田土燒製,而產生銀色的美麗光澤。 遠州鬼瓦是由材料黏土上只用刮刀製作成形並燒製,再不斷進行打磨的工程而完成。 從影片2:02開始師傅會根據模板在黏土上畫上草圖,從3:16開始可以看到形狀成型的工程畫面。 7:40開始可以看到用刮刀加上細小的裝飾漸漸地作成擁有充滿魄力表情的遠州鬼瓦,接著9:03開始能看到利用工房大鍋爐進行燒製的師傅身影。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日本傳統工藝品-遠州鬼瓦有著為建築驅魔及守護神的意思。 雖然遠州鬼瓦幾乎都是憤怒的鬼模樣,到了平成時代開始有具有特徵的笑鬼鬼瓦及幽默的河童鬼瓦等方案帶來人氣。 來看看影片所介紹的鬼板師的作品 遠州鬼瓦鬼板師的作品除了本格鬼面之外還有鬼面大名牌、尺家紋及雕刻飾板等。 其他還有販售著鬼面筆筒、達摩裝飾品、鬼郵箱及鑰匙圈等會在平時使用的各種類型鄉土工藝品。 靜岡縣森町會有作為鄉村納稅返還準備了讓捐款金額12000日幣以上的人到鬼瓦工房進行雙人鬼瓦體驗的體驗券。 靜岡縣為了讓人感受日本傳統工藝品,動用當地資源耗費苦心。 藉由鬼板師之手製作的遠州鬼瓦介紹影片統整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傳統工藝品遠州鬼瓦除了在影片0:38一樣裝在屋簷上,還有像影片4:26一樣裝飾在玄關裡。 另外近年來以鬼瓦為主題的小裝飾類也很熱門。 2:40開始第四代名倉孝以目標成為遠州鬼瓦師傅為契機,3:34則是對於逐漸衰退的傳統工藝的信念,6:09開始第五代名倉元久則會講述今後對鬼瓦的想法。 看了這段影片對遠州鬼瓦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購買鬼瓦作品或是在靜岡縣體驗鬼瓦製作吧。 -
影片文章 7:58
璀璨如寶石的藝術品,「江戶切子」。一起探索東京傳統工藝品的魅力和製作方法,欣賞價值超過數百萬日元的作品
傳統工藝 體驗/娛樂- 589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江戶切子的影片介紹 日本文化的傳統工藝上有各種工藝品,其中有發出寶石般光輝、藝術價值高的「江戶切子」。 這段是製作傳統工藝品「江戶切子」的師傅的訪問動畫,其中會訴說江戶切子的做法及江戶切子的傳統。 江戶切子是什麼東西呢?在江戶切子師傅的訪問影片中也會一起解說。 請透過影片好好欣賞這日本自古傳承的美麗藝術品「江戶切子」。 傳統工藝的集大成-江戶切子是什麼 作為日本傳統文化所繼承的「江戶切子」是在玻璃進行雕花加工,有著宛如寶石般紋路並富有歷史性的傳統工藝品。 「江戶切子」的起源及歷史是在江戶時代後期(西元約1750年~約1860年)中使用金剛砂在玻璃表面進行雕刻受人稱為其起源。 在玻璃表面上進行切割而得名。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在大正時代(西元1912年~1926年)至昭和時代初期(西元1930年左右)之間,雕花玻璃大為流行,餐具等多樣商品普及民間。 其價格以玻璃杯類約數千日圓~數萬日圓,壺類則亦有高達數百萬日圓的商品。 由於師傅在每個手工環節上都用心製作,價格相比一般玻璃杯還要更高。 材料及原料使用了Kagami Crystal及Soda Glass進行生產。 花紋種類非常多,使用各種顏色為其特徵。 在影片中整體都有介紹到江戶切子工房中的製作風景,貴重的花紋雕刻也在影片的3:10處可以觀賞。 雕刻花紋考驗著師傅的品味,隨著師傅不同都會誕生出紋路別具匠心的作品。能受人稱為作為藝術品及美術品具有高品質,就是因為有許多善盡師傅技術的作品吧。 在影片中訴說著在江戶時代時仍為單一顏色,但最近有在稱為色被的表面裝上染色玻璃的玻璃原型進行切割,色彩鮮艷的玻璃杯會考量在飲用時的視線進行設計,透過雙眼享受的傳統工藝品正是江戸切子師傅的堅持。 另外這個江戸切子雖為日本自古傳承的文化但並不是世代傳承,而是代代傳承給對於玻璃願意長久用心面對的徒弟。 影片中5:17處接受訪問的師傅會開始講述想傳達今後面對江戶切子的方式。 江戶切子的作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簡單說明江戶切子的製作方式。 1、 割出 將玻璃杯放在迴轉台上,透過麥克筆等畫上基本線。影片3:10處為江戶切子師傅所說明的製作工程。 2、 荒摺 從親骨(最基本的切割)開始進行切割。 3、三番摺 加上較細的切割。 4、 磨底石 將切割過的部分進行滑順處理。 5、 研磨 6、 沖洗 7、 完成 江戶切子最適合作為禮物或紀念品 照片:江戶切子 非常推薦將「江戶切子」當作禮物。 網購既能簡單買到,在淺草或銀座的實體店家還能直接接觸商品進行選購。 江戶切子實體店家中赫赫有名的是本店坐鎮於龜戶的「華硝」及墨田區的「墨田江戶切子館」,位在龜戶的「江戶切子協同組合」有著展示櫥窗因此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江戶切子。 江戶切子可以將例如玻璃杯、酒杯、高腳杯、冷酒杯、酒杯組、日式酒壺、單嘴杯、保溫杯、啤酒杯、一口杯等配合喜好的商品作為禮物送出。 將手工製作的「江戶切子」送出不也是個奪人歡心的好方法嗎? 位在淺草或日本橋的江戶切子教室可以體驗在玻璃杯上切割的技法及雕刻櫻花或薔薇等紋路的技術。 可以在江戶切子體驗教室學到專業技術並將日本文化作為禮物送出。 在江戶切子展及江戶切子館可以見到許多師傅製作的工藝品。 推薦給想親眼觀賞專業技術的朋友。 中意的作品亦能當作土產買回家。 將作為與「江戶切子」一樣都是在玻璃上進行切割設計的工藝品,富有人氣的薩摩切子作為禮物也是不錯的選擇。 江戶切子介紹總結 介紹了有關嶄露專業技巧的「江戶切子」的傳統工藝品的歷史及作法。 「江戶切子」推薦使用充滿高級氛圍的成對酒杯、高腳杯及小酒杯。 由於江戶切子其纖細脆弱,比起常見的酒杯其保養手段更需要小心翼翼。 這段影片訴說了文章所無法完整介紹般的江戶切子師傅的堅持及江戶切子的魅力。 請觀賞影片來了解日本自古傳承的工藝品其深奧之處。 若能透過這篇文章對宛如寶石般耀眼的「江戶切子」開始抱有興趣便是樂意之至。 -
影片文章 3:26
因人氣動畫電影「你的名字」而成爲話題的三重縣伊賀市「伊賀編織繩」,用細緻的手法編織出來的設計就是藝術品!通過動畫介紹珍貴的作業工程
傳統工藝- 478 次播放
- YouTube
三重縣伊賀市的傳統工藝品"伊賀結繩"動畫介紹 這段影片是由「傳統工藝青山廣場」所製作,介紹伊賀組鈕的影片《手技TEWAZA「伊賀くみひも」IGA Kumihimo Braided Cord》。 伊賀組紐是在世界博得大人氣的電影「你的名字。」中登場而充滿話題的傳統工藝品。 作為帶締等和服小裝飾自古便經常使用。 組鈕的魅力果然在於其細緻精密的手工技巧所編織出的美麗設計性。 一窺師傅在各處施予別有仔細的工夫的美麗伊賀組紐的世界,感受日本傳統文化吧。 影片中會介紹師傅在手工製作中仔細小心地製作伊賀組紐的模樣。 這可是能了解製作過程的寶貴影片喔。 伊賀組鈕的製造地-伊賀區的魅力 照片:伊勢神宮 身為伊賀組紐一大製造地的伊賀市是位在東海地方三重縣山間的小鎮。 伊賀區傳說過去有許多忍者存在,現在仍以「忍者之里」之名備受矚目。 近鄰區域的伊勢市有著自古以來聚集信仰的伊勢神宮。 由於在三重縣還有許多如菜花之里及夫婦岩等富有魅力的觀光景點,因此一定要好好觀光一番呢。 傳統工藝品-伊賀組紐的歷史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日本文化之一的組紐歷史十分古老,可以追溯到奈良時代(西元710年~794年)的佛教傳來的時期。 其起源原本是用在佛教袈裟及經典上的伊賀組紐技術,隨著時代變遷產生了後來用在帶締等和服小飾品上的變化。 現在伊賀組紐不只是帶締也活用在裝飾品、項鍊扣、吊飾、小飾品、收納盒、領帶、手鍊、頸部吊飾等地方充滿人氣。 在影片3:11處可以看到完成的商品。 伊賀組紐的製作工程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將絹絲或金絲等作為材料使用,並利用稱為組台的傳統道具進行編織就是組紐製作的主要工程。 染上各種顏色的絲線可以在影片0:29中看到。 繼續在影片0:36中可以看到的經尺。 這部分會決定絲線的長度及絲線數。 影片中是將細絲線9條集中在一起作成使用在組紐上的線。 再來是終於要將組紐編織起來的「編組」。 這部分在影片0:54處會有介紹。 會依據工房各自代代傳承,名為「綾垣」的指示書進行編織。 這段影片師傅說著「編組」的工程所使用的「高台」比起其他編織台能用更多的垂球因此可以編織出複雜的花紋。 要編織出宛如藝術品般美麗的伊賀組紐,長年不斷地製作組紐的師傅專業技術是不可或缺的。 位在伊賀市「伊賀傳統傳承館 伊賀組紐中心組匠之里」可以學到伊賀組紐的歷史文化及技術、製作方法。 也能體驗用伊賀組紐製作鑰匙圈或手鍊等各式作品喔。 美麗的伊賀組紐介紹統整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師傅在影片2:42處提到組紐是透過斜向的格子所製作的緣故可配合人體伸縮,早上作為帶締綁緊之後到回家都不會鬆開。 就像影片中介紹,宛如美術品般高完成度為其魅力所在的伊賀組紐是博得許多人氣的傳統工藝品。 透過文章及影片而對這傳統工藝品組紐抱有興趣的朋友,透過網購也能購買的關係要不要實際買來看看呢。 就算初學者也能體驗組紐製作,因此難得到伊賀觀光請一定要來參加可接觸傳統文化的體驗喔。 -
影片文章 2:27
直到世界上最薄的紙"土佐典具帖紙"完成爲止。國立圖書館等使用的日本傳統工藝品就像很多工匠親手製作的藝術品一樣美麗。
傳統工藝- 303 次播放
- YouTube
和紙の世界は思っている以上に奥が深い こちらの動画は「Great Big Story」が公開した「Making the Thinnest Sheet of Paper in the World」です。 高知県の伝統工芸品である土佐典具帖紙(とさてんぐじょうし)の特徴・歴史・生産の過程について紹介されています。 英語圏の方に向けて英語のテロップも入っています。 日本の伝統文化の一つである和紙。 一枚の紙を作るためには原料の選び方から製法までさまざまなこだわりが詰まっています。 高知県で作られている土佐典具帖紙(てんぐじょうし)も数ある和紙の一つです。 名前を初めて聞いたという方も多い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この動画とこちらの記事を機に日本文化を勉強したいと感じて頂けたら幸いです。 日本より長く伝わる和紙についてまとめた動画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動画では0:45でご覧になれるように土佐典具帖紙の生産に携わっている方達が紹介されているのも特徴的。 多くの方が土佐典具帖紙を作るのに関わっているのが分かります。 こちらの動画で土佐典具帖紙について説明をされているのは、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の社長、鎮西寛旨(ちんぜいひろよし)氏。 動画内でモノづくりに対して責任感を持ち、誰にもできないことにチャレンジしていると語ってい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とは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土佐典具帖紙は高知県の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で作られている特殊な和紙です。 原料の楮(こうぞ)の繊維の直径は0.002ミリ。 世界で最も薄い和紙なのです。 土佐典具帖紙の重さは1平方メートル当たり1.6グラム。 畳半分ほどの大きさで1円玉2つ分よりも軽いという驚きの紙。 土佐典具帖紙のルーツ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土佐典具帖紙は生産に必要なノウハウが代々受け継がれ、現在に至り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のルーツは土佐ではなく、17世紀ごろに美濃(現在の岐阜県)で生産されていた「薄美濃」が元になった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の誕生は明治中期。 その当時の高知県は包装紙・コーヒーのろ過紙・タイプライター用紙などを欧米に輸出できるだけの生産力を身に付けていました。 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はロール状の商品が欲しいというニーズに応え、機械化・OEM生産に力を入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ができるまでの過程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まずは楮(こうぞ)を農家から仕入れます。 細かい繊維状に砕くために楮を煮ます。 砕いた楮を水とねりを混ぜ合わせ、シート状にすれば完成。 できあがった紙は透明感が高く、長い繊維で形成されていて強度があり、しなやかな点が特徴に挙げられ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はどこで使われているか 写真:東京国立博物館 人によっては土佐典具帖紙がどこで使われているか気になっ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実はいろいろな場所で土佐典具帖紙が使われています。 国立公文書館・東京国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がその一例です。 劣化した展示物の修復や保護が目的です。 土佐典具帖紙は日本国内だけでなく、イギリスなどの海外にも活躍の場を広げています。 世界に認められた技術、用紙と言えるでしょう。 鎮西寛旨氏曰く、修復対象物に合わせた和紙を求めて世界中から問い合わせが来ているとのこと。 そのニーズに応えるため、天然繊維だけを用いる・修復対象物に合わせた色で原料段階から染めるなどの工夫が土佐典具帖紙の中に詰まってい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その他の情報紹介 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は典具帖紙の生産だけでなく、納品後のアフターケアを徹底しているのも特徴的です。 使用方法の説明を丁寧に行うことも世界から信頼を寄せられている理由の一つに挙げられ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は通販サイトでも販売されているので、気に入ったものがあれば購入を検討してはいかがでしょうか? 土佐典具帖紙紹介まとめ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1949年に創業された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は土佐典具帖紙を生産する上で原料選びから仕上げまでの工程を徹底しています。 完成した土佐典具帖紙は国立図書館や博物館などに役立っており、人によっては典具帖紙が使われた物を一度は目にしているかもしれません。 動画でご覧になれるように和紙の世界は皆さんが思っている以上に奥が深いのです。 和紙づくりを専門に行っている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が今後どのような活躍をするか注目したいところ。 【公式ホームページ】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 https://www.hidakawashi.com/jp/index.php -
影片文章 5:28
沖繩縣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美麗細膩的"喜如嘉錢包"是什麼?通過視頻向工匠介紹每年只能生產120卷左右的珍貴傳統工藝品製作工序!
傳統工藝- 161 次播放
- YouTube
沖縄の伝統工芸品「芭蕉布」とは? こちらは、「伝統工芸青山スクエア」が公開した、沖縄の喜如嘉(きじょか)の芭蕉布の紹介した動画「手技TEWAZA「喜如嘉の芭蕉布」Kijoka Banana fiber Cloth/伝統工芸 青山スクエア Japan traditional crafts Aoyama Square」です。 芭蕉布というのは、イトバショウと呼ばれる植物から採取した繊維で織り上げる布のこと。 芭蕉布のほとんどは沖縄県や奄美諸島で作られており、特に、沖縄県大宜味村の喜如嘉エリアは「芭蕉布の里」と呼ばれる一大産地です。 沖縄で作られてきた芭蕉布の歴史とは 芭蕉布の起源は定かではありませんが、16世紀頃には既に琉球において高度な技術で作られていたことが分かっています。 琉球王国ではかつて、王族や士族が煌びやかな衣装を身につけていました。 その妻にあたる女性士族は、美しい芭蕉布の衣装を愛用していたといわれます。 そんな歴史ある芭蕉布は、長い歴史を経て現在の沖縄でも盛んに作られ続けています。 特に、伝統工芸士の手によって作られた喜如嘉の芭蕉布は、完成度の高い美しい逸品です。 伝統工芸品の芭蕉布を購入してみよう 伝統工芸品である芭蕉布の生産には時間がかかるため、年間に120反ほどしか生産できなません。 しかし、美しい風合いが特徴の芭蕉布を少しでも広めたいと、現在は技術の伝承や後継者の育成に力が注がれています。 沖縄の伝統的織物として知られる喜如嘉の芭蕉布は、さまざまな伝統工芸品として島内で販売されています。 伝統的な着物や帯のほか、今風のシャツやバッグ、キーホルダーやタペストリーといった小物など、そのバリエーションはさまざま。 作品を購入するだけなく、着物を仕立てたあとのはぎれを使い、お好きな作り方で好みのアイテムを作ってみるのもおすすめです。 喜如嘉の芭蕉布の紹介まとめ 動画でもご紹介しているように、沖縄喜如嘉の芭蕉布は美しく繊細な伝統工芸品です。 大宜味村の芭蕉布会館では、職人が織り上げた芭蕉布の伝統技術や作品の魅力を余すことなく紹介しています。 喜如嘉を訪れた際にはぜひ芭蕉布会館で、沖縄の産業の1つである日本伝統工芸品、芭蕉布の魅力を感じてみてくださいね。 -
影片文章 4:04
日本傳統文化――茶道不可或缺的「茶筌」是什麼樣的道具?擁有500年歷史的傳統工藝品「高山茶筌」特色和歷史報你知
傳統工藝 歷史- 396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高山茶筌」的介紹影片 此影片由介紹日本傳統工藝品的「傳統工藝青山SQUARE」製作,將為大家介紹高山茶筌。 照片:茶筌 茶道是眾所皆知的日本獨特文化,「茶筌」則是用來刷抹茶的道具。 高山茶筌使用竹子做為材料,是透過工匠手藝一支支製成的傳統工藝品。 接下來將跟著影片一起為大家詳細介紹高山茶筌的魅力,以及生產的過程。 使用於傳統文化「茶道」的高山茶筌是什麼呢?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日本擁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品,其中包括漆器、陶瓷器、佛壇、編織品、竹藝品、木藝品及和紙等,種類琳瑯滿目;茶道所使用的茶道具更是深具文化價值的傳統工藝品。 屬於日本傳統文化之一的飲茶習慣據說早在平安時代(西元794年~1185年)就已經開始,到了鎌倉時代(西元1185年~1333年),僧侶榮西將茶道傳至日本。 茶道使用的茶筌中格外高級的傳統工藝品當屬高山茶筌,其產地則位於奈良縣的生駒市高山町。 傳統工藝品「高山茶筌」的歷史及文化價值 人們自室町時代(西元1336年~1573年)中期左右開始製造高山茶筌。相傳侘茶創始人村田珠光想要茶筌,高山領主的兒子高山民部丞入道宗砌便接下委託,製作了一支特別的茶筌。 據說這支茶筌之後被進貢給了土御門天皇,並受到天皇的愛用。 江戶時代後,高山茶筌的製作方式僅可傳授給自己的一名子女,成為「一子單傳」的獨門手技,但其後這項工匠技藝就被傳承給了16名弟子。 直至今日,這項手工技藝仍被奈良縣高山的工匠持續繼承不輟。 廣受喜愛的美術品「高山茶筌」特色和製作方式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作為高山茶筌原料的竹子有淡竹、黑竹,以及經年累月受到坑爐煙燻的煤竹等種類。 製作時工匠會將這些竹子的尖端裁成數根並削細,再以捲起並固定的技法完成作品。 這些嘔心瀝血製成的高山茶筌堪稱藝術傑作。 影片0:29起將詳細介紹工坊製作「高山茶筌」的過程,請大家務必觀賞。 傳統工藝品「高山茶筌」介紹影片文章統整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和影片後,都能對「茶道」和「高山茶筌」產生興趣;發布這部影片的傳統工藝青山SQUARE也有販售高山茶筌等各式商品。 想要接觸日本傳統文化、或是親身體驗茶文化的朋友,不妨試著購買高山茶筌這項傳統工藝品喔。 -
影片文章 21:10
糖果工藝品爲什麼是日本引以爲豪的傳統工藝之一?從"產品製造國日本"的匠人技藝來看,一定能理解其理由。
傳統工藝- 569 次播放
- YouTube
日本の伝統工芸飴細工紹介動画について 日本が誇る伝統工芸の一つである飴細工について、『日本糖果藝術 飴細工 - 金魚,青蛙,?,狗 東京』の動画を元に紹介を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飴細工とは? 日本が誇る伝統工芸の飴細工とは何か、まずはその詳細について紹介を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飴細工は、製菓技術の一つで、起源は平安時代に京都で作られていたお供え物になります。 熱した飴を職人が自在に操って作品を作り出す様はまさに芸術の一言で、今回紹介させていただいている動画を見ても、伝統工芸の素晴らしさがはっきりと分かることでしょう。 動画内で実際に飴細工を制作されている姿をまずはご覧ください。 飴細工は飴と製菓という言葉が表す通り、芸術品でありながら食べることが出来ます。 その精巧な作りは食べる時には勿体無いと思ってしまうほどです。 しかし基本的には食べ物というよりは芸術品や美術品といった側面が強く、動画内でも猫や犬、金魚や青蛙等を題材としており、思わず飾っておきたくなるような素晴らしいものばかりです。 和と洋で違う飴細工 日本の伝統工芸としても名高い飴細工ですが、実は和菓子だけでなく、洋菓子としてもその技術が用いられています。 和菓子としての飴細工は、最小限の道具で生き物をモチーフとした一品で完成する作品が多いのに対し、洋菓子の飴細工は、バラや花等の植物を主として、一品一品を組み合わせた大規模な作品として主に制作されています。 伝統工芸としての歴史はどちらも古く、その美しさから、日本人外国人問わず、多くの人の間でお土産やプレゼントとして人気です。 日本が誇る伝統工芸飴細工の紹介まとめ 視覚でも味覚でも楽しませてくれる伝統工芸の飴細工、今回はその素晴らしさについて動画を交えてご紹介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が、いかがだったでしょうか? 今回紹介をさせていただいた飴細工職人の方々は、通販での販売、体験教室を開くなど、積極的に伝統工芸を後世へと伝え、残していく活動をされています。 特にその活動を積極的に行われているのが「飴細工よし原」であり、職人の人が実際に目の前で作る姿を見ることもできます。 飴細工体験教室などのイベントも開催されるので、動画を見て気になった方はぜひ「よし原」へと足を運んでみることをおすすめします。 伝統工芸を実際に触れることで、伝統工芸という日本文化に対しての理解が一層深まることでしょう。 日本の伝統工芸の一つである飴細工について興味を持っていただけたら幸い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