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傳統工藝
-
地區
-
季節
-
標簽
文章
-
影片文章 1:47
人偶淨琉璃「文樂」人偶的脖子(裝飾品)持續製作40年!看了阿波木偶人偶師的採訪,你一定會被人偶淨琉璃的魅力所吸引!
傳統工藝- 391 次播放
- YouTube
製作人偶淨琉璃、文樂人偶頸部的甘利 關於洋一郎的動畫 此視頻爲"nippon.com "公開的"人偶淨琉璃,持續製作文樂人偶頸部40年 | nippon.com "。 在這部動畫中,以通稱"人偶洋"之名而廣爲人知的阿波木偶人偶師"人偶洋(甘利)"。 洋一郎」的採訪視頻。 採訪中講述了製造工藝和製作方法等有趣的故事。 文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收錄,木偶淨琉璃受到高度關注。 那麼,繼承了人偶淨琉璃傳統藝能歷史的裝飾工藝師,「人偶洋(甘利)」 洋一郎」的採訪內容。 看這個動畫的話,你一定會被人偶淨琉璃迷住吧。 爲了不讓人偶淨琉璃斷絕!甘利洋一郎的經歷。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通過動畫的0:04可以看到的洋娃娃(甘利) 洋一郎1945年出生於德島縣,1974年入門人偶恆(已故田村恆夫師),作爲製作人偶淨琉璃的專業工匠磨練本領。 1984年被認定爲阿波木偶製作保存會(師範),2006年被認定爲德島縣卓越技能者"阿波名工"。 2007年就任阿波木偶作家協會(副會長),現在作爲(財)阿波人偶淨琉璃振興會(理事)現役活躍着。 以照片等信息爲基礎巧妙製作玩偶的技術得到了高度評價,日本各地都委託製作和修復玩偶。 在視頻中可以看到比0:14更精密的結構,表情豐富的玩偶。 什麼是人偶淨琉璃?特徵?什麼時候開始的?關於人偶淨琉璃的歷史詳細介紹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木偶淨琉璃是將義太夫節的淨琉璃和三味線一起操縱木偶的話劇。 通過講述故事等有趣地表現出來。 始於距今400多年前的安土桃山時代末期,發展於江戶時代初期。 此後,淡路島出身的竹本義太夫在大阪道頓堀創設文樂座,概率劇情形式,以大阪爲中心以"文樂"形式展開。 在衆多演出中,描寫近鬆門左衛門作男女內心的《曾根心中》是其代表作。 用假髮、道具、刀、扇子、雨傘等巧妙地移動玩偶的樣子被老百姓所接受,現代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1955年被指定爲國家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作爲木偶淨琉璃"文樂"被列入世界非物質遺產,其名字遍佈全世界。 木偶淨琉璃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這次介紹了人偶淨琉璃。 以娛樂開始的木偶劇在現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作爲神事,在京都等地方吸引了很多人。 還有從人偶淨琉璃變成歌舞伎的演出。 希望大家能觀看這個視頻,對人偶淨琉璃的歷史和文化產生興趣。 在國立文樂劇場和國立小劇場,耳機指南等初學者也很容易理解。 大家也去看一下傳統文化的木偶劇怎麼樣? -
影片文章 13:11
刀劍研磨,是一分不差的高難度的匠人技藝!將日本刀的鋒利復活,藝術性地完成,關注日本傳統的刀劍研磨技術!
傳統工藝- 630 次播放
- YouTube
查看日本刀的刀劍研磨技術介紹視頻! 如果您對刀感興趣,請點擊此處"JAPAN STUDY 日本研究"公開的視頻"日本刀的研磨"。 請務必瀏覽本《阿彌流 Polishing katana Japanese sword》。 以磨刀劍爲生的工匠被稱爲"研師"。 其中,視頻中介紹的本阿彌流是從南北朝時代延續下來的刀劍研磨的專業人士。 視頻的12:21中,介紹了名產"金森正宗"短刀的精彩形象。 視頻中介紹的刀劍研磨的歷史和技術是什麼?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刀劍研磨的歷史悠久,在上古刀期的直刀期已經開始。 南北朝時代中足利高氏使用的本阿彌家,後來確立了刀劍研磨和刀劍鑑定法。 據說,研師接受刀劍研磨委託時,首先用一週左右的時間觀察刀劍,從精密研磨開始。 刀劍研磨採用獨創的技術體系。 進行刀劍研磨時,以貼上刀刃斬斷爲前提,爲了能夠清楚地看到刀身的地鐵和刀紋,爲了發揮其魅力,進行研磨也很重要。 影片中介紹的刀劍研磨的順序是什麼?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的1:00中介紹的是本阿彌家的人類國寶,我是本阿彌光洲先生。 他使用磨刀石,仔細研磨刀劍。 刀劍研磨使用備水磨、修整磨、名倉磨、細名倉磨、內濁刃磨、內濁地磨等種類。 刀劍研磨是在進行基底研磨後,通過精加工研磨進行調整的。 收尾的地光澤磨石使用鳴瀑布砂輪,以碎地光澤等祕傳技術收尾。 精加工磨削的方法有刀刃光澤、底光澤、擦拭、刮刀、磨光、流淌等工序。 刀尖部分的刀劍研磨稱爲刀刃研磨。 在保護刀身的同時精心收尾是很重要的。 刀劍研磨技術的介紹影片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視頻中介紹的刀劍研磨專業現在全國約有50名左右。 雖然刀劍研磨沒有規定的資格制度等,但是要想成爲刀工或研師,就要跟着老師或去教室學習高技術。 被日本特有的刀劍所吸引的人很多。 爲了保持刀劍的光輝,在這段視頻中介紹的刀劍研磨匠人的技術必不可少。 -
影片文章 1:51
有400年以上歷史的南部鐵器!一個可以用一輩子,還可以補充鐵質,在海外也大受歡迎的日本傳統商品!
傳統工藝- 219 次播放
- Vimeo
關於南部鐵器介紹影片 這部是由「東北STANDARD」製作的影片《東北STANDARD 05 岩手縣 南部鐵器》。 影片中「空間鑄造」的鑄鐵作家岩清水久生先生接受專訪,為我們介紹南部鐵器。 敬請觀賞這部介紹日本自古傳承的傳統產業和工藝的影片。 南部鐵器為何?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南部鐵器是有長達400年歷史的鐵器。 有東北地區岩手縣水澤的南部鐵器和岩手縣盛岡市的南部鐵器,兩者歷史不同,現在所稱的南部鐵器是指岩手縣盛岡市的南部鐵器。 盛岡的鑄鐵可追溯至慶長時代盛岡藩主南部氏興建盛岡城之時。 南部鐵器做成的商品有鍋、釜、風鈴、燭台、茶壺、炒菜鍋、熱水壺等,最有名的是茶道中使用的「鐵瓶」。 鐵瓶的開端是由南部藩第28代藩主「南部重直」委託京都的小泉仁左衛門清行製作的高品質鐵製茶釜。 當時雖被用作茶釜,但沒有壺口和把手,經多次改良,成為如同影片0:47看到的有壺口和把手的形狀特徵。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現代人也因使用了南部鐵器,容易缺乏的鐵質也能得到補充。 補充鐵質可以改善肩頸僵硬、預防貧血。 用南部鐵器將自來水煮開,也有去除石灰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優先開發武器的政策,岩手縣的鐵製品生產遭到禁止,一度面臨危機,直到戰後才恢復生產,1975年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 南部鐵器的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作業工程1. 壓模(影片 0:02~) 製作南部鐵器的原型。 作業工程2. 押圖紋/畫出紋理 成為南部鐵器原型的鑄型乾掉以前,押出霰・龜甲・松・櫻花、雲龍・山水等圖紋。 作業工程3.模具烘烤 以大約1300度的炭火燒鑄型。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作業工程4. 進行溶解(影片 0:13~) 將溶爐溫度設定至約1400~1500度,將溶鐵倒入鑄型中。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作業工程5. 釜燒(影片 1:17~) 將鐵器從鑄型中取出,用大約800度高溫的炭火蒸燒約30~40分鐘。 作業工程6. 上色/完成 用銼刀處理壺口等細節的鐵瓶表面。 在表面塗上酢酸鐵溶液混茶水的液體,出現光澤後就大功告成。 南部鐵器的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這部影片的0:41之處,鑄鐵作家岩清水久生說到「南部鐵器雖是歷史的產物,但我想讓它成為現代人容易使用的工具」。 影片的0:52之處,岩清水久生還說到「我還推出『燒肌磨』這樣的商品,鑄鐵成型後,用自己的想法磨出形狀」,是南部鐵器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商品。 看完影片對南部鐵器產生興趣的人,可以到樂天市場等網路商店購買,現在就不妨上網看看吧! 南部鐵器的老字號岩鑄、釜定、鈴木盛久工房、oigen等也有推出人氣商品,價格在數千日元不等。 現在也有推出可用在IH爐的南部鐵器蒸飯鍋,以及五顏六色的茶壺(影片 1:42起)。 肯定有人想問生鏽的話怎麼辦?南部鐵器就算稍微生鏽在使用上也沒問題,好好保養是可以用一輩子的。 敬請觀賞深受外國人喜愛的南部鐵器介紹影片! -
影片文章 3:41
超越時空所繼承的天下名刀重現江湖,其刀匠的超高技術超吸睛!製作出美麗刀劍「童子切安綱」複製刀的三上貞直,其技術讓人嘆為觀止!
傳統工藝- 301 次播放
- YouTube
介紹三上貞直製作童子切安綱的影片 這是由「TsuyamaCityPR」所發表名為《重現天下的名刀「童子切安綱」與「石田正宗」!(津山由加里的重現刀劍計畫vol.1)》的影片。 近年來在日本年輕世代中,刀劍的人氣急速攀升。 此外,漂亮的日本刀對國外觀光客來說極度吸睛。 為因應這波人氣,岡山縣北部的津山市打出重現刀劍計畫,委託刀匠三上貞直來製作複製刀。 此影片可窺見經由師傅之手工來製作日本刀的寶貴製作過程。 影片中所介紹的日本刀,童子切安綱是怎樣的刀?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童子切安綱據說是室町時代(1336~1573年)左右,被喻為天下五劍的第一把名刀。 自影片0:26可見到用來擊敗大江山酒吞的傳說太刀。 童子切安綱據說在其後由足利將軍的足利義昭賜予豐臣秀吉,並由德川家康傳承給了德川秀忠。 影片中所介紹的童子切安綱及石田正宗,是經由德川家康的次男結城秀康進而傳承至津山藩松平家的天下名刀。 現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所收藏的國寶童子切安綱(刀刃長80公分)為平安時代時,由伯耆的鑄劍師安綱所製作,刀身彷如蒙上一層靄為其特徵。 影片中所介紹的刀匠三上偵直是為何人?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1:10有介紹全日本刀匠會顧問的三上貞直先生。 三上貞直至今為止製作了許多日本刀,是日本數一數二的名匠。 三上貞直使用以鐵砂為原料的鳥取玉綱,以精製鋼或生鐵製作刀劍。 鍛鍊刀劍的技術有「卷合」、「甲伏鍛」、「三合鋼」等鍛造技法。 影片2:04處可見到敲打鍛鍊全紅的火熱鐵片,漸漸作出日本刀的形狀。 經由師傅手工作業而完成的童子切安綱在影片3:41處可看到。 三上貞直所製作的複製刀為優良武士刀而大受好評。 在三上貞直的童子切安綱發表儀式中,將刀傳遞給谷口市長之舉蔚為話題。 總結三上貞直製作童子切安綱的影片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中所介紹的三上貞直刀劍展示於津山鄉土博物館的企劃展覽「天華百劍與名刀複製刀展」,並被評價為最棒的美術工藝品。 以童子切安綱或三日月宗近為首,自古以來就使用的日本刀,如今則作為藝術品展示於博物館。 也會有展示無價之寶的珍貴刀劍,務必要確認展示行程表喔。 -
影片文章 6:48
愛知縣豐田市「吉祥園」的盆栽師的匠人技藝!用動畫描繪產品製造的世界!請看融合了素材的自然美和人的手藝的藝術品!
傳統工藝- 200 次播放
- YouTube
日本傳統工藝"盆栽"愛知縣豐田市的盆栽師採訪視頻介紹 這部是由「日本手工藝圖鑑」介紹盆景職人的影片。 盆景是指在盆栽等器皿上種植樹木、草、苔蘚等,可以從中體驗樂趣的日本傳統文化。 製作出藝術品般的盆景的傳統工藝職人被稱為盆景師。 盆景起源自平安時代,歷史相當悠久。 盆景知名度很高,日本以外的地方稱為「BONSAI」。 影片中可以看到盆景的製作方法、栽培方法、盆景職人的專訪等。 是一部可以認識日本傳統文化的影片。 日本傳統工藝品「盆景」為何?為您介紹作法和工匠技術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介紹的是愛知縣豐田市、吉祥園工房的盆景師岡本吉光。 岡本先生因杜松盆景的作品在世界享有知名度。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為了完美製作盆景,需要進行如影片2:07看到的修剪,使樹葉透氣,用鐵絲纏繞樹枝、上塗料等技法。 職人使用影片0:23出現的特殊工具修剪盆栽。 盆栽是自然生物,根據季節變化應對保護措施等非常重要。 影片的3:30起可以比較盆景修剪前後的差異。 專訪盆景師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中的盆景職人岡本吉光在3:40表示「我所付出的努力,盆景會回報給我,就樣養育孩子一樣」。 「盆景是日本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斷絕。 希望年輕人進入盆景的世界,能夠了解「侘寂」之美」,「盆景道是個人風格的展現」岡本先生如此表達他對盆景的熱情。 一起體驗日本傳統工藝品盆景的樂趣吧! 照片:盆栽 在日本,把感受「侘寂」之美的盆景當做興趣的人還不少。 從入門用的便宜植物到樹齡較長、價格較高的植栽,各式各樣的盆景都有。 同樣的五葉松也有直幹、模樣木、斜幹、風吹式等樹形之分。 另外也有人修剪櫻花、紅葉的盆景。 盆景的魅力在於依照修剪方法和種植方法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樣貌。 融合素材的自然美和手藝的人造美,可以說是製作盆景的最大樂趣。 日本的盆景影片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盆景是不分時代深受日本各個世代喜愛的傳統工藝。 近年在埼玉市的盆栽美術館有許多訪日外國遊客和年輕世代造訪,人氣珍珠奶茶店也推出「盆栽珍奶」,受到大家的關注。 應該有人聽到盆景就覺得「不會很難嗎?」初學者可以輕鬆入門的盆景也能買到。 對日本傳統工藝的盆景感興趣的人,不妨體驗看看維護一個盆景吧! ◆吉祥園 設施概要◆ 【地址】〒470-1219 愛知縣豐田市畝部西町藪下3 【電話】0565-21-2713 -
影片文章 6:36
跟拍以其專業技巧讓回憶重新湧現的刺繡師傅。一針一針發自內心的師傅技法與傳承,日本的傳統工藝就在此登場!
傳統工藝- 186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日本傳統工藝品「修復刺繡」的宣傳影片 這是由「日本手工藝圖鑑」所發表,介紹京都府京都市「和光舍」的修復刺繡工房,名為《日本手工藝圖鑑 × 和光舍》的影片。 「和光舍」是專門清潔京都府京都市僧侶身上所穿法衣的洗衣店公司。 在接下洗衣生意後,也開始做起了修復寺院中所使用的宗教美術地毯的刺繡。 此影片是介紹普通人難得一見專門修復刺繡的刺繡師傅其工作模樣。 何謂日本傳統工藝品的「修復刺繡」?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修復的刺繡為寺院中傳承神具下方所舖的「下墊」。 刺繡師傅將100年前以上的精美刺繡小心地剪下,置於新的布料上後,藉由專業的技巧將刺繡周邊還原,是將其傳承至今的重要角色。 修補磨邊刺繡前與修補後可從影片1:55處看出其不同之處。 修復刺繡的日本傳統工藝「日本刺繡」,是在其絲絹上刺上了絲絹線、金線糸及銀線的花鳥等圖樣用於和服及腰帶,為富有歷史的裝飾技法。 在修復刺繡中,將金線重新刺上或以其他新線代替刺上。 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刺繡師傅為了「將自古以來的美承接至現代」,盡量不使用黏著劑而改用傳統工藝的日本刺繡相良繡及纏繡技巧來進行修復的模樣。 支撐日本傳統工藝的刺繡師傅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中所介紹的刺繡師傅・今村久光老師現年雖然已超過80歳,但仍然積極挑戰學習日本傳統刺繡令人感動的技法。 此外,為了傳承傳統工藝的日本刺繡,也傾力於培訓年輕刺繡師傅。 在工房工作的刺繡師傅不論老練者或新手,都能讓人感受到藉由日本刺繡的美妙而從事修復作業來讓刺繡重現往日美感的工作價值所在。 日本傳統工藝品「修復刺繡」的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修復刺繡依每個材質損傷程度及刺繡狀態不同,可謂每件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手工作業。 如影片最後所示,在一針一針修補工程的緊張感中,亦能讓人感受到纖細的刺繡師傅工作即是「將自古以來的美承接至現代」。 -
影片文章 1:32
有田燒(伊萬里燒)是日本引以為傲的傳統工藝品,連17世紀歐洲王公貴族都想收藏!比德國麥森歷史更悠久的瓷器就在日本!
傳統工藝 日本人/名人 歷史- 199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日本工匠製作「有田燒」的宣傳影片 此宣傳影片為Japanese Craftsmanship所製作,內容將介紹以佐賀縣有田町為中心燒製的陶器。 這部影片只有2分鐘左右,因此推薦想知道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是如何製作、並更深入理解其歷史及文化的朋友觀賞。 本文將依照影片內容詳細說明日本引以為傲的傳統工藝「有田燒」。 日本美麗的和式餐具目前廣受外國人矚目;除了有田燒之外,也有越來越多遊客為了體驗陶藝、製作屬於自己的餐具而來到日本觀光。 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歷史可追溯至1600年代 照片:有田燒的咖啡杯 有田燒是產自佐賀縣有田町及鄰近地區的瓷器,也被稱為「伊萬里燒」,是擁有超過400文化背景的日本傳統工藝。 其悠久的歷史甚至比歐洲第一家製造瓷器的工廠「麥森(Meissen)」還早了100年。 過去人們曾在佐賀縣有田町的有田泉山瓷石場發現瓷器的原料──陶石,這裡也是伊萬里・有田燒的起點。 由於歐洲在17世紀時還無法製造陶器,白、薄、硬又帶有光澤的有田燒便廣受歐洲貴族青睞,17世紀後期也從日本輸出至海外。 這時瓷器是從佐賀縣伊萬里市的港口出貨,因此也被稱為「伊萬里燒」。 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特色及知名重要文化財 有田燒是一種質地純白、薄且堅硬的瓷器;表面光滑,且敲打時會帶有微微的金屬音。 在白底繪有花樣,素燒後經過工匠一筆一畫仔細描繪,顏色相當鮮豔;這種上色技巧也擁有反映當代文化的特色。 有田燒的另一項特徵則是因上色(著色)及塑型方式不同,而擁有各式各樣的表現法(種類)。 其中主要有「白瓷」、「陽刻」、「染付」、「色繪」、「青瓷」、「琉璃釉」、「鏽釉」、「辰砂」等,每種都堪比藝術品,也是美術傑作。 有田燒也是評價極高的日本傳統工藝,「色繪牡丹獅子文銚子」及「染付花卉文德利」等超過10件作品更獲選為日本指定的重要文化財。 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傳統生產、製造方式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製造有田燒需經過採石→成土→捏土→塑型→素燒→釉下彩→施釉→燒製等8道步驟,因此其一大特色就是每個作品都需要許多人分工合作完成。 位於佐賀縣的九州陶瓷文化館館長──鈴田由紀夫先生在影片中表示: 「有田燒是需要分工的產業,也擁有能夠供應許多人的系統。」 風土孕育了文化,這項傳統工藝品直至今日仍藉由多名工匠之手持續問世。 影片中也介紹了有田燒的製作過程,請大家務必觀賞。 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價格和商品 照片:有田燒 「陶器市集」 有田燒也是經常在日常生活派上用場的餐具;夫妻碗或馬克杯更是送禮首選。 高價的商品可以超過100萬日圓,但暢貨品的飯碗價位較親民,有些不用1000日圓就能買到。 Amazon、樂天等購物網站也有販售許多有田燒,其中特別受到消費者歡迎商品的就是咖啡杯、馬克杯及茶杯等。 在每年黃金週時舉辦的活動「有田陶器市」能以實惠價格購買有田燒,因此也有人為此前往當地觀光。 總結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文化與魅力 透過影片可接觸有田燒的歷史,並欣賞有田町優美的街景,以及製作瓷器的工匠技藝。 日本傳統工藝「有田燒」的歷史更比享譽全球的知名瓷器工廠「麥森」還要悠久。 看完這部2分鐘左右的影片可理解有田燒的歷史、產業、特色及工匠技藝,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敬請從影片中盡情感受日本傳統工藝品「有田燒」的魅力吧! -
影片文章 19:33
大阪府和泉市的和泉蜻蜓玉匠復原了京都·平等院殘留的玻璃珠!色彩鮮豔的蜻蜓是「玻璃中的宇宙」!
傳統工藝- 300 次播放
- YouTube
大阪府和泉市和泉蜻蜓玉匠人的宣傳動畫介紹 這是由「迎向未來 by AT HOME」所發表的影片《#118 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 松田 有綺|迎向未來 by AT HOME》,其為2019年7月時在CS所播出的電視節目影像。 此部影片約收錄4次份共20分鐘影像,推薦給對下方話題有興趣的人喔! .想知道關於京都.平等院的國寶復原。 .日本傳統文化「蜻蜓玻璃珠」是以怎樣的技術所製成? .想知道傳承日本傳統文化的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是怎樣的人物! 影片中目光著重於作為一名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為傳承傳統文化而致力於學習技能的松田有綺女士上。 松田女士可於影片1:31處看到。 此篇報導隨著影片詳細說明了日本的蜻蜓玻璃珠作法及京都.平等院的蜻蜓玻璃珠復原作業。 京都.平等院的國寶復原是怎樣的作業?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在修繕安置於京都國寶・平等院鳳凰堂的阿彌如來坐像底座時所發現的玻璃珠,是垂吊於瓔珞佛像附近的飾品。 那美麗的模樣可於影片0:58處觀看。 保管於正倉院寶物的東西是出於同一家工房所製作。 復原這項京都瓔珞玻璃珠的是大阪府傳統工藝士.松田有綺女士。 而實際完成復原作業的玻璃珠於影片1:32處有介紹。 於「山月工房」所保管的玻璃珠材料的成份與京都國寶玻璃珠的成份相似,因而得以復原成功。 日本傳統文化「和泉蜻蜓玻璃珠」的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首先將玻璃加熱拉長後將其搗碎,準備製作成蜻蜓玻璃珠圖樣的玻璃。 製作順序為以下流程。 .對沾有「剝離劑」的金屬絲加熱 .將一把玻璃棒加熱 .將變軟的玻璃纏至芯棒上 .沾上搗碎用來作圖樣的玻璃 .作出刮痕圖樣 .置入灰中待其冷卻 6:52處有介紹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松田有綺女士製作作品的模樣。 日本傳統文化.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所製作的作品其價格及商品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蜻蜓玻璃珠的商品有穿線作成項鍊及手鍊,也有販售搭配日本傳統文化和服的腰帶飾品、髮簪、吊牌.鍊條等商品。 也有製作與京都.平等院的玻璃珠成份相近的蜻蜓玻璃珠,價格則依技法不同而有所差異。 與京都國寶成份相近的玻璃香台售價約為5000日元。 日本傳統文化.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介紹總結 照片:京都府・平等院鳳凰堂 自影片16:12處是為了確認復原後的國寶瓔珞而造訪了京都平等院。 當下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松田有綺女士道出了「不僅僅是透過物品,而是想成為連同想法能一併相連的師傅」。 如是對傳承的日本傳統文化或蜻蜓玻璃珠製作方法有興趣的人,請務必透過此部影片盡情享受一番。 -
影片文章 4:00
日本茶湯文化必備的優雅鐵器──山形鑄物!4分鐘影片為您介紹山形縣山形市的鑄鐵職人纖細手藝的製作過程
傳統工藝- 197 次播放
- YouTube
山形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的影片介紹 這部是由「傳統工藝 青山Square」公開的影片《手技TEWAZA「山形鑄物」 yamagata casting》。 4分鐘的影片完整呈現山形鑄物的歷史、特徴、生產過程。 請透過這部影片感受職人是如何運用精湛的手藝,做出宛如藝術品般細緻的傳統工藝品。 日本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 照片:茶釜 山形鑄物是平安時代中期,山形的鑄物職人發現當地周邊的土壤適合用來製作鑄物開始,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品。 日本現在茶道使用的茶釜也多半是山形的鑄物。 山形鑄物做成的茶釜在影片的0:12可以看到。 輕薄纖細的山形鑄物和南部鐵器、鐵瓶、銅器等傳統工藝品的製作技術,也運用在建築材料和機械零件的鑄造上。 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的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山形鑄物的製作從影片0:28的傳統鑄型製作開始。 決定好整體外觀設計後,用山形產的砂和粘土等材料製作鑄型。 內部貼一層薄薄的和紙,押上圖紋設計,再畫上紋理、文樣。 如同影片2:08起看到的,在鑄型中倒入溶鐵,冷卻成形後取出,最後再漆上顏色,山形鑄物就完成了。 完成的茶釜可以在影片的3:29看到。 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山形鑄物!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不只被用作傳統茶道的茶釜。 近年也推出杯子、茶壺等餐具,還有具現代設計感的壽喜燒鍋或是水壺。 山形鑄物的專賣店「雅山」販售種類豐富的山形鑄物,設計美觀大方,非常適合拿來送禮。 日本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的文化和製作方法總結 這部影片將傳統工藝品山形鑄物的歷史、製作方法、工匠的功力濃縮成4分鐘的影像。 對日本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務必觀賞這部影片,感受如美術品般的山形鑄物獨特的魅力。 覺得還不夠的人不妨也入手一個山形鑄物實際體驗看看吧! -
影片文章 2:15
光彩奪目的「玉蟲塗」令人看了就愛上!這款誕生於仙台的漆器也成為奧運的原創商品,更是廣受海外遊客歡迎的平價伴手禮!
傳統工藝- 126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仙台製造的宮城縣指定傳統工藝品「玉蟲塗」宣傳影片 這部《宮城縣指定傳統工藝品『玉蟲塗』》是由「TohokuKogei Showroom」所製作的影片,內容為宣傳仙台製造的傳統工藝品「玉蟲塗」漆器。 由於片長僅有2分鐘左右,因此推薦想一窺「玉蟲塗」歷史和製造方式的朋友觀賞。 「玉蟲塗」是產自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仙台市的傳統工藝品,本文將配合影片詳細介紹其歷史和魅力所在。 「玉蟲塗」的特色在於商品順應時代潮流、擁有能獲得海外人士青睞的眾多設計。 影片中介紹的「玉蟲塗」小置物盒也是2020年奧運的官方商品。 「玉蟲塗」漆器處處展現了工匠的巧手技藝,堪稱日本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美術品,敬請透過這部影片欣賞其優美之處。 介紹日本傳統工藝品「玉蟲塗」的歷史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玉蟲塗」產自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仙台市,這種漆器正如其名,顏色會像玉蟲(吉丁蟲)的翅膀般隨著光線照射而有變化,如此美麗的光澤正是其特色。 影片0:11起可看見以蒔繪技法繪製的鳳凰,可說已達到了藝術品的領域。 「玉蟲塗」起源自1932年(昭和7年),當時位於仙台的國立工藝指導所研發了這種用以外銷的漆器。 影片中介紹的宮城縣仙台市「東北工藝製作所」於1939年(昭和14年)獲得了專利行使權,並開始持續生產。 其後,「玉蟲塗」也在1985年(昭和60年)被指定為宮城縣的「傳統工藝品」。 「玉蟲塗」也有許多商品採用現代風格的設計,其中隨行杯和紅酒杯都是廣受訪日遊客青睞的日本伴手禮;這些宮城縣仙台的特產品也逐漸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之中。 日本傳統工藝品「玉蟲塗」的傳統製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產自仙台的「玉蟲塗」和其他漆器相同,都是從仔細削磨的步驟開始,之後經過重複塗漆、並反覆研磨,打造出光滑的表面。 傳統工藝「玉蟲塗」還有一項特殊的步驟,就是撒上「銀粉」,再塗上鮮艷的紅或綠色染料「玉蟲漆」。 如此一來,就能製造出會隨著光線照射而使色彩產生微妙變化、並綻放獨特光澤的傳統工藝品──「玉蟲塗」漆器了。 影片1:07起將介紹工匠在工坊撒上銀粉後打磨、以及噴上酒紅色玉蟲漆的製作過程,請大家務必欣賞。 日本傳統工藝品「玉蟲塗」的價格和商品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玉蟲塗」的商品種類繁多,包括托盤、花瓶、飯碗、音樂盒,以及尺寸較小、適合做為伴手禮的隨身鏡、書籤、筷子、原子筆、鋼筆等;大家可從影片1:57處欣賞製作完成的商品。 尺寸較大的金屬胎花瓶要價8萬日圓起跳,但隨身鏡則只要1200日圓,筷子則為800日圓,相當適合做為小禮餽贈。 「玉蟲塗」也在2019年與超人氣遊戲──精靈寶可夢攜手推出了「乘龍」聯名商品。 影片中介紹的「東北工藝製作所」在宮城縣仙台市青葉區設有展示空間,並直營販售各式經典款商品,以及將玻璃製品加工而成的新商品。 宮城縣仙台市青葉區還有「島貫木芥子人偶本店」,其中也有販售玉蟲塗商品;上述商品也能從日本樂天或amazon等網購通路訂購。 日本傳統工藝品「玉蟲塗」的魅力總整理 大家可從這部影片欣賞到和仙台大自然共存的製作所風景,以及漆器工藝的生產流程與技法。 這款如同吉丁蟲翅膀般光彩動人的漆器也是日本的傳統工藝,對箇中世界抱有興趣的朋友請務必透過影片感受「玉蟲塗」的魅力。 -
影片文章 4:35
通過高質量的“結城紬”來享受日本傳統的和服文化吧!經手工操作耗時耗力製作出的兼精美設計和舒適著感的和服簡直就是一級品!
傳統工藝- 185 次播放
- YouTube
日本傳統結城紬是指 這是“傳統工藝 青山Square”製作的介紹日本的傳統工藝品結城紬製作工藝及魅力的動畫《手技TEWAZA“結城紬”Yuki Tsumugi Textile》。 作為日本高級織物而聞名的結城紬,主要生產於關東地區的茨城縣和櫔木縣等。 使用真絲原材料的高級織物,穿起來輕盈柔軟,堅實並長期耐用正是其魅力所在。 除簡單無花紋的單色調以外,還有出自匠人高超手工技藝帶有花紋團案的織物。 采用自然素材的結城紬極其溫暖,即使嚴寒之日也可舒適度日。 此動畫介紹的便是匠人製作結城紬的製作工序。 每道工序都體現出匠人們講究之處的畫面極其珍貴。 傳統工藝品之結成紬的歷史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結成紬起源之久可追溯至奈良時代(陽歷710年~794年),當時結城紬便已作為常陸國的特產物獻給了朝廷。 當時所上納的布匹現在仍被保管於奈良的正倉院。 室町時代(陽歷1336年~1573年)和江戸時代(陽歷1603年~1868年)結城家守護並發展結城紬,至今有眾多匠人運用其精巧之技創造出了眾多優秀織物。 結城紬於1956年(昭和31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產,1977年(昭和52年)被指定為傳統工藝品。 傳統工藝品之結城紬的製作工序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被稱為結城紬產地的茨城縣和櫔木縣,自古便使用絲綢來製作手織紬。 1. 手工繅絲(動畫 0:30~) 2. 手工紡線(動畫1:27~) 原料的蠶繭經熱水煮後變軟成為被稱為真絲的材料,用其進行手工紡線。 結城紬不使用真絲,直接從蠶繭紡出正是其特點所在。 材料為來自於蠶繭的蠶絲球2,200個,大約長30km左右。 輕盈溫暖不走樣,穿著舒適。 動畫0:53起為結城紬匠人的敘述。 3. 印花(動畫1:53~) 上過墨的地方用線綁束。 用線綁束的地方未被染色而留下圖案。 4. 染色(動畫2:35~) 密集綑綁的縫隙之處也被染色。 5. 地機紡織(動畫3:12~) 腰部力量決定了紬的風韻。 上萬次的紡織造就出美麗的團案。 最後上膠於通風處晾乾後,尤如藝術品般美麗的結城紬布匹就此完成。 購買高品質的結城紬吧 結城紬的和服及腰帶,其高檔之處備受歡迎。 新品就不用說了,即便是舊的,其價位也設的相當高。 真正的結城紬附帶印有紡織婦人像的証紙。 「結城紬的種類太多了,不知如何選擇」,以証紙為印應該能選擇高品質的和服。 充滿魅力的傳統工藝“結城紬”介紹匯總 照片:身著和服(夏季結城紬)的女性 日本自古以來便有身著美麗和服的文化。 動畫中所介紹的結城紬,在日本的眾多和服當中被譽為是最高級產品。 動畫作為介紹結城紬製作工序的影像極為珍貴。 通過此篇文章和動畫,希望您對日本文化之“和服”有更深入的了解。 作為日本傳統工藝品而備受矚目的美麗和服,請務必試穿一次。 -
影片文章 4:00
滋賀縣高島市的和燭工匠在堅持日本傳統產品"和燭"傳統的同時,也不斷挑戰新事物,他們的執着是什麼?
傳統工藝 歷史- 153 次播放
- YouTube
滋賀縣高島市的工匠繼承的"和蠟燭"視頻介紹 這是以「精神糧食」為主題,致力在全世界傳遞多樣性指標的「Good Sign」發表的影片《Good Sign 第39回 和蠟燭 大與》,介紹的是關西地區・滋賀縣高島市今津町和蠟燭店,大與。 位在琵琶湖西北岸的滋賀縣高島市今津町有家歷史長達百年的老字號和蠟燭店,那就是「近江手工和蠟燭大與」。 大與的和蠟燭是珍貴的日本傳統蠟燭之一,就連日本佛教曹洞宗的大本山永平寺亦使用此處製作的蠟燭。 先讓我們透過影片,瞭解一下這個歷史悠久的日本傳統文化,「和蠟燭」。 和蠟燭的歷史 和蠟燭是日本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蠟燭, 始於1300年代。 1375年成書的《太平記》曾經出現「木蠟燭」的記述,可見這是歷史長達650年的傳統蠟燭。 和蠟燭的原料是漆樹科的野漆果提煉出來的蠟,稱為木蠟。 另外還有用大豆製成的大豆蠟、從蜂窩取出的蜂蠟,以及用鯨油製成的鯨蠟。 大與的和蠟燭特徵 滋賀縣高島市今津町的和蠟燭以代代相傳的手掛技術製作而成,日本全國只有10位蠟燭職人擁有這項技術。 據說想要成為獨當一面的和蠟燭職人,至少要花上10年的功夫才行。 和蠟燭大與現在由第3代和第4代共同守護這項傳統。 堪稱代表日本的傳統工藝品。 影片的1:36處是和蠟燭的製作過程及材料。 為了拓展蠟燭發展的全新可能性,和蠟燭大與在各方面不斷挑戰。 例如製作在日本國內外皆受人喜愛的香氛蠟燭, 也試著用米糠代替野漆果來製作蠟燭。不過米蠟燭不易沾上香味,成果不彰。 但是危機就是轉機,這樣的蠟燭反而適合用在不需要香味的地方。 與用石油製作的西方蠟燭相比,無煙、無味的和蠟燭其實更適合出現在餐廳等飲食店裡。 除了當作燈具,和蠟燭亦可與碗盤器具一樣當作生活雜貨來使用,慢慢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舉世備受好評的和蠟燭魅力 純植物製作的和蠟燭因為環保,故在海外備受推崇。 和蠟燭的燭芯是將和紙與燈芯草的髓纏繞在竹籤上製成的。 接著手沾上融化的木蠟,一邊轉動燭芯,一邊將蠟塗抹在上。 晾蠟與塗蠟,也就是「掛」這個步驟會重複數次,以便調整蠟燭的粗細。 只用和紙、燈芯草的髓及野漆果製成的和蠟燭屬純植物蠟燭。這種蠟燭最大的特徵,就是燃燒時不會產生煤灰。 另外一個特色,就是閃爍搖曳的燭光。 除此之外,彩繪蠟燭在日本國內外亦頗有人氣。 製作彩繪蠟燭時只要用染色的木蠟繪製圖案,就能讓和蠟燭展現光澤,完美成型。 現在和蠟燭的魅力正慢慢擴展到海外,深得世人讚賞。 購買和蠟燭 日本全國銷售和蠟燭的店家日益銳減,不易尋找。 除了生產近江和蠟燭的滋賀縣高島市今津町,其他知名產地還有內子和蠟燭的愛媛縣、越前和蠟燭的福井縣,以及會津和蠟燭的福島縣。 另外,兵庫縣西宮市的松本商店亦可買到品質講究的和蠟燭。 東京和京都也有販賣和蠟燭的商家,若是幸運,說不定轉身就會看到它呢。 最近上網也可以買到和蠟燭,類型豐富,任君選擇,省去了不少千里尋覓的功夫。 和蠟燭的小知識 和蠟燭的重量以「錢」為單位。 一錢約3.75克。 每一錢的和蠟燭長約7cm,燃燒時間差不多是25至30分鐘。 日本傳統和蠟燭的介紹總結 這就是歷史長達650年的和蠟燭。 也是當今備受海外青睞的環保蠟燭。 但不可否認的是,使用蠟燭的機會減少也進而影響到生產者的生存。 正因如此,滋賀縣高島市今津町的和蠟燭老店大與才會在各方面不斷挑戰。 這次介紹的4分鐘影片,是否讓大感受到百年和蠟燭老店的魅力了呢? -
影片文章 4:55
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樂器「琴」已經踏進了藝術領域!琴的美麗音色,源自於工匠的技術!
傳統工藝 歷史- 920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日本的傳統樂器──琴 「想要知道由職人製作、具有日本風味的傳統工藝」 「想要聽聽日本傳統的日式樂器、弦樂器的樂曲」 這次要為想接觸傳統日本、更加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的各位介紹這部影片。 《琴的製造過程介紹》是由「邦樂NAVI」製作的影片,介紹埼玉縣「MITSUYA琴製造」的職人在琴工房從零開始製作琴的整段過程。 琴美麗的音色來自於從古代傳承至今的職人技術。 這篇文章將解說影片當中介紹的「琴」的製作方式以及琴的歷史、流派。 影片當中介紹的琴的製作過程,優美得令人一刻也不捨得移開目光。 另外,影片的BGM是用MITSUYA琴製造的古箏彈奏的瑤族舞曲。一邊聆聽古箏的美麗音色,一邊欣賞琴的製造過程吧。 日本的傳統樂器──琴的歷史 照片:彈琴的動作 琴是一種日本的傳統樂器,其歷史與起源都相當古早。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古事記》裡,就已經有描述彈奏琴的場面。 西元前10世紀左右的彌生時代遺跡當中,也曾發現疑似琴的殘骸。一般認為,當時琴是一種用於施咒的樂器。 一般的琴有十三根弦,但江戶時代曾經有過更多弦的十七弦箏。 在日本,「琴」、「箏」、「和琴」、「一弦琴(須磨琴)」、「二弦琴(八雲琴)」、「七弦琴」、「大正琴」都是稱為「KOTO」樂器的樂器。 琴跟箏常常被混為一談。區分琴、箏的方法是:琴是透過按壓琴弦的位置決定音程,而箏則由稱為「柱」的可動式支柱調節琴弦的音階。 這些琴類樂器,都需要用套在手指上的琴爪或是直接用手指撥動琴弦演奏。 除了琴之外,日本自古流傳的日式樂器還有尺八、宮太鼓、小鼓、鳴子、木魚、 -
影片文章 14:51
來看為日本和室增添凜然氣息的美麗掛軸裝裱技術!傳統工藝品──掛軸的背後,藏著怎樣的歷史與文化?為大家介紹製作講究掛軸的影片!
傳統工藝 藝術/建築物 歷史- 290 次播放
- YouTube
製作日本傳統工藝品──掛軸的影片! 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由「Niko Kitsakis」製作的影片《Kakejiku - Making of a Japanese Hanging Scroll》。 這是一部介紹製作日本傳統工藝品──掛軸的宏精堂家門表具店的影片。 這間位在兵庫縣寶塚市的家門表具店,是1912年創業的老店。影片當中介紹的職人──家門秀行,已經是第四代傳人。 表具是以布或紙張貼而成的卷軸、掛軸、屏風、紙門、隔板、畫框、畫集等的總稱。 家門秀行工藝士是一級表裝技能士,工作種類繁多。不僅會製作掛軸和日式畫框,還能夠為屏風、隔板或床之間的紙門換貼新紙,或修復古書畫等等。 影片當中,主要介紹平常難得一見的掛軸製作過程,以及掛軸各部位的名稱。 敬請透過影片,欣賞日本自古傳承至今的工藝品。 傳統工藝品「掛軸」是什麼?關於掛軸的歷史起源和文化 照片:掛軸 掛軸通常掛在和室的「床之間(壁龕)」等地方供人欣賞。 又稱做掛幅、床掛。 掛軸原本是一種中國美術,在平安時代之前,與佛教一同傳入日本。 之後,隨著書道和茶道文化的發展,慢慢確立了掛軸的規格。 影片3:40處,可以看到職人家門秀行談論掛軸從 鎌倉時代、江戶時代、二戰之後到現代的歷史。 掛軸當中又區分出掛物、掛字等數個種類,內容除了佛經、水墨畫、書法之外,也會有如摩登繪畫等各式各樣的設計。 在日本,掛軸用「一幅、兩幅……」為單位。 不停挑戰新事物的掛軸職人──家門秀行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職人家門秀行在影片2:45處說道,掛軸的世界非常深奧,常常會遇上新的挑戰。 針對影片14:00處的提問,家門秀行回答道:每天都得學習新的知識,接下來還有漫長的修行日子在等著。 用影片介紹掛軸的製造過程、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6:14處開始,可以看到掛軸的製作方法。 掛軸主要的材料、原料是和紙、布和木棒等等。 一幅掛軸,又分成了「本紙」、「風帶」、「一文字」、「中迴」、「柱」,以及「八雙」這幾個部分。 掛軸的上方稱「天」,下方稱做「地」。 要讓稱為「本紙」的紙漉和紙裝飾得美美的,就需要有工房職人的專業技術。 影片6:37處可以看到,稱為「一文字」的裝飾本紙瞬間成為焦點。 經過多道工序終於大功告成的掛軸,在影片的14:17處。 購買美麗掛軸,親身體驗日本文化吧 歷史悠久的掛軸或著名作家製作的掛軸,經過鑑定,價格往往超乎意料地高昂。 但是,也有不少可以透過Amazon或樂天市場輕鬆買到手的商品。 對書法或水墨畫有興趣,或是想要在生活當中增添日本傳統文化氣息的話,先買一幅由職人手工製作、充滿藝術感的掛軸如何? 選擇掛軸的時候,不只要選擇喜歡的設計,也別忘了確認大小和掛軸的特色。 另外,也要先確認過掛軸的保存方式和收納方法哦。 介紹掛軸製作方法的影片總結 掛軸是日本自古傳承至今的傳統工藝品,有著宛如藝術品、美術品般的超高品質。 影片當中介紹了職人運用高超技術仔細製作掛軸的過程,請大家務必仔細欣賞。 看過影片,就能認識至今未曾接觸過的掛軸世界哦。 -
影片文章 3:26
因人氣動畫電影「你的名字」而成爲話題的三重縣伊賀市「伊賀編織繩」,用細緻的手法編織出來的設計就是藝術品!通過動畫介紹珍貴的作業工程
傳統工藝- 479 次播放
- YouTube
三重縣伊賀市的傳統工藝品"伊賀結繩"動畫介紹 這段影片是由「傳統工藝青山廣場」所製作,介紹伊賀組鈕的影片《手技TEWAZA「伊賀くみひも」IGA Kumihimo Braided Cord》。 伊賀組紐是在世界博得大人氣的電影「你的名字。」中登場而充滿話題的傳統工藝品。 作為帶締等和服小裝飾自古便經常使用。 組鈕的魅力果然在於其細緻精密的手工技巧所編織出的美麗設計性。 一窺師傅在各處施予別有仔細的工夫的美麗伊賀組紐的世界,感受日本傳統文化吧。 影片中會介紹師傅在手工製作中仔細小心地製作伊賀組紐的模樣。 這可是能了解製作過程的寶貴影片喔。 伊賀組鈕的製造地-伊賀區的魅力 照片:伊勢神宮 身為伊賀組紐一大製造地的伊賀市是位在東海地方三重縣山間的小鎮。 伊賀區傳說過去有許多忍者存在,現在仍以「忍者之里」之名備受矚目。 近鄰區域的伊勢市有著自古以來聚集信仰的伊勢神宮。 由於在三重縣還有許多如菜花之里及夫婦岩等富有魅力的觀光景點,因此一定要好好觀光一番呢。 傳統工藝品-伊賀組紐的歷史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日本文化之一的組紐歷史十分古老,可以追溯到奈良時代(西元710年~794年)的佛教傳來的時期。 其起源原本是用在佛教袈裟及經典上的伊賀組紐技術,隨著時代變遷產生了後來用在帶締等和服小飾品上的變化。 現在伊賀組紐不只是帶締也活用在裝飾品、項鍊扣、吊飾、小飾品、收納盒、領帶、手鍊、頸部吊飾等地方充滿人氣。 在影片3:11處可以看到完成的商品。 伊賀組紐的製作工程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將絹絲或金絲等作為材料使用,並利用稱為組台的傳統道具進行編織就是組紐製作的主要工程。 染上各種顏色的絲線可以在影片0:29中看到。 繼續在影片0:36中可以看到的經尺。 這部分會決定絲線的長度及絲線數。 影片中是將細絲線9條集中在一起作成使用在組紐上的線。 再來是終於要將組紐編織起來的「編組」。 這部分在影片0:54處會有介紹。 會依據工房各自代代傳承,名為「綾垣」的指示書進行編織。 這段影片師傅說著「編組」的工程所使用的「高台」比起其他編織台能用更多的垂球因此可以編織出複雜的花紋。 要編織出宛如藝術品般美麗的伊賀組紐,長年不斷地製作組紐的師傅專業技術是不可或缺的。 位在伊賀市「伊賀傳統傳承館 伊賀組紐中心組匠之里」可以學到伊賀組紐的歷史文化及技術、製作方法。 也能體驗用伊賀組紐製作鑰匙圈或手鍊等各式作品喔。 美麗的伊賀組紐介紹統整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師傅在影片2:42處提到組紐是透過斜向的格子所製作的緣故可配合人體伸縮,早上作為帶締綁緊之後到回家都不會鬆開。 就像影片中介紹,宛如美術品般高完成度為其魅力所在的伊賀組紐是博得許多人氣的傳統工藝品。 透過文章及影片而對這傳統工藝品組紐抱有興趣的朋友,透過網購也能購買的關係要不要實際買來看看呢。 就算初學者也能體驗組紐製作,因此難得到伊賀觀光請一定要來參加可接觸傳統文化的體驗喔。 -
影片文章 4:04
日本傳統文化――茶道不可或缺的「茶筌」是什麼樣的道具?擁有500年歷史的傳統工藝品「高山茶筌」特色和歷史報你知
傳統工藝 歷史- 399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高山茶筌」的介紹影片 此影片由介紹日本傳統工藝品的「傳統工藝青山SQUARE」製作,將為大家介紹高山茶筌。 照片:茶筌 茶道是眾所皆知的日本獨特文化,「茶筌」則是用來刷抹茶的道具。 高山茶筌使用竹子做為材料,是透過工匠手藝一支支製成的傳統工藝品。 接下來將跟著影片一起為大家詳細介紹高山茶筌的魅力,以及生產的過程。 使用於傳統文化「茶道」的高山茶筌是什麼呢?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日本擁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品,其中包括漆器、陶瓷器、佛壇、編織品、竹藝品、木藝品及和紙等,種類琳瑯滿目;茶道所使用的茶道具更是深具文化價值的傳統工藝品。 屬於日本傳統文化之一的飲茶習慣據說早在平安時代(西元794年~1185年)就已經開始,到了鎌倉時代(西元1185年~1333年),僧侶榮西將茶道傳至日本。 茶道使用的茶筌中格外高級的傳統工藝品當屬高山茶筌,其產地則位於奈良縣的生駒市高山町。 傳統工藝品「高山茶筌」的歷史及文化價值 人們自室町時代(西元1336年~1573年)中期左右開始製造高山茶筌。相傳侘茶創始人村田珠光想要茶筌,高山領主的兒子高山民部丞入道宗砌便接下委託,製作了一支特別的茶筌。 據說這支茶筌之後被進貢給了土御門天皇,並受到天皇的愛用。 江戶時代後,高山茶筌的製作方式僅可傳授給自己的一名子女,成為「一子單傳」的獨門手技,但其後這項工匠技藝就被傳承給了16名弟子。 直至今日,這項手工技藝仍被奈良縣高山的工匠持續繼承不輟。 廣受喜愛的美術品「高山茶筌」特色和製作方式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作為高山茶筌原料的竹子有淡竹、黑竹,以及經年累月受到坑爐煙燻的煤竹等種類。 製作時工匠會將這些竹子的尖端裁成數根並削細,再以捲起並固定的技法完成作品。 這些嘔心瀝血製成的高山茶筌堪稱藝術傑作。 影片0:29起將詳細介紹工坊製作「高山茶筌」的過程,請大家務必觀賞。 傳統工藝品「高山茶筌」介紹影片文章統整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和影片後,都能對「茶道」和「高山茶筌」產生興趣;發布這部影片的傳統工藝青山SQUARE也有販售高山茶筌等各式商品。 想要接觸日本傳統文化、或是親身體驗茶文化的朋友,不妨試著購買高山茶筌這項傳統工藝品喔。 -
影片文章 9:31
"岐阜和傘"是繼承傳統工藝匠人的細緻手工製作的美麗藝術品!岐阜市岐阜市加納地區的匠人所說的繼承人不足的危機感是什麼?
傳統工藝- 238 次播放
- YouTube
岐阜縣岐阜市傳統工藝品"岐阜和傘"匠人採訪視頻介紹 這部《傳達心意,繼承技藝 〜岐阜和傘〜》影片介紹的是日本傳統工藝之一的岐阜和傘的作法和職人的技術。 日本傳統的蛇目傘(環形圖案的和傘)是由工房職人用竹、和紙等製成的傳統工藝品。 東海地區的岐阜縣是和傘的一大生產地。 岐阜市加納地區是日本現存的蛇目傘產地,全盛時期有1萬6000人從事蛇目傘製作。 作為雨具的需求銳減下,現在僅剩數十名職人守護者著這項傳統工藝。 文章中根據影片介紹岐阜和傘的歷史、製作工程、岐阜和傘職人。 日本的傳統工藝品「岐阜和傘」的歷史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和傘的起源從西元552年製作唐傘開始。 歷史悠久的日本傳統和傘在1950年代生產了1400萬把,但到近年因洋傘的普及,銳減至僅剩數萬把的產量。 儘管如此,日本至今仍有使用野點傘(戶外茶道時使用的傘)、番傘(畫上家紋或商號的傘)、蛇目傘的傳統文化。 美麗的岐阜和傘當伴手禮或裝飾,不論哪個時代都很受歡迎。 完成一把「岐阜和傘」作品的過程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岐阜和傘由十幾名職人分工,費時半個月至一個月、經過主要的6道工程才完成製作。 首先是「削骨」的工程,削竹子、用厚殼樹「做成傘軸」。 接著在傘軸上「插入傘骨」,小的傘骨用「縫線連接」起來之後,就呈現影片3:34的竹骨樣貌,接著再進行影片5:46看到的「貼紙」做成傘面。 最後再塗油、日曬、上漆就大功告成。 其他還有瑣碎的分工,每的分工的種類由於後繼無人,蛇目傘職人也對於這項日本傳統工藝的消失有深深的危機感。 影片的2:10起,蛇目傘職人竹骨師羽根田正則講述他成為岐阜和傘職人的經過。 影片4:17起,傘骨縫紉師早川豐子憂慮地表示,和傘曾有一段榮景,現在雖然還有工作,但市場已經幾乎沒有蛇目傘的需求。 其他幾位職人的訪問在影片中也能看到。 買把「岐阜和傘」吧! 照片:和傘 岐阜縣有中村屋傘店等販售岐阜和傘的傳統工藝店。 想要入手一把美術品般的日本和傘,可到岐阜縣內的商店,也可上網購買。 當中也有幾千日元這樣親民價格就能入手的岐阜和傘。 岐阜和傘近年也和遊戲「偶像大師 灰姑娘女孩」合作,推出現代感的櫻花和傘。 日本傳統工藝「岐阜和傘」的職人專訪影片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以上為您介紹的影片是關於日本傳統和傘的魅力和製作過程。 岐阜和傘是由竹骨師、貼紙師、縫紉師等各種職人分工完成。 近年也開始培育繼承人的計畫。 想入手一把集結日本和傘職人功力的傳統和傘的人,請上網看看喔! -
影片文章 9:47
在慶典上演奏動感音樂的「和鼓」到完成需要幾年的時間,是日本傳統工藝品!守護技術的石川縣白山市的和鼓匠的動畫!
傳統工藝- 206 次播放
- YouTube
日本の伝統工芸品を製作する、和太鼓職人の紹介動画をチェック! こちらの「#005 和太鼓職人 杉浦 哲郎 明日への扉 by アットホーム」は、ディスカバリーチャンネルの番組『明日への扉』で紹介された、和太鼓職人へのインタビュー動画です。 石川県白山市にある「浅野太鼓」の和太鼓職人である杉浦哲郎さんは、一人前の和太鼓職人になるまで長い修行を積んできました。 今回は、完成まで数年かかるという日本伝統工芸、和太鼓製造の技法について詳しく探っていきましょう。 動画で紹介されている、日本の「和太鼓」の伝統文化について 写真:和太鼓 和太鼓は、京都や福岡など全国各地で行なわれるお祭りや神社仏閣の儀式祭礼、歌舞伎や能などで演奏される、歴史ある和楽器の1つ。 その起源は古く、日本最古の和太鼓は縄文時代の遺跡から発掘されています。 和太鼓とは木を原料にして作った胴に革を張ったもので、バチで叩いて演奏するのが特徴の打楽器です。 現在使われている和太鼓には、長胴太鼓(ながどうだいこ)や桶胴太鼓(おけどうだいこ)、附締太鼓(つけしめだいこ)といった種類があります。 動画で紹介されている、伝統工芸品「和太鼓」の作り方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伝統工芸品である和太鼓の制作工程は、動画の2:09から詳しく紹介されています。 和太鼓製造の要となるのは、胴作りと革作りという2つの作業。 和太鼓職人は原木となるケヤキを玉切りし、裁断ののち胴抜きや粗削りといった作業をして形を整え、冷暗所で3~5年自然乾燥させます。 中彫りの作業では、内側が亀甲や菱形になるよう手仕事で美しく整えていきます。 中彫りは動画の3:01よりご覧になれます。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続いて動画の3:18からご覧になれる漆塗りの塗装には高い技術が必要不可欠です。 動画の3:25からの革作りの作業では、和太鼓の材料となる牛の皮を美しく加工していく、和太鼓職人の匠の技が求められます。 和太鼓の胴に革を張る本張りの作業ののち音色を確かめ、鋲止めをして完成です。 完成品は動画の4:43よりご覧になれます。 完成まで数年の月日が要され、多くの職人が一つの伝統を作り上げるのです。 動画の第二幕の4:56からは、和太鼓職人・杉浦哲郎さんの職人技をご覧になれます。 杉浦哲郎さんは革を担当する職人なのです。 杉浦哲郎さんへのインタビューも交え、音の要となる革作りの工程が詳しく紹介されています。 日本伝統の和太鼓職人の動画まとめ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動画では、巨大な和太鼓を長い月日をかけ作り上げるまで工程をご紹介されています。 和太鼓製造に特別な資格はいりませんが、芸術品のように美しくかつダイナミックな音を奏でられる和太鼓を生産するためには、長く厳しい修行が必要です。 手の感触を頼りに進められる物づくりには、和太鼓職人の高い技術が求められるのですね。 【公式ホームページ】和太鼓職人 杉浦 哲郎 | 明日への扉 by アットホーム https://www.athome-tobira.jp/story/005-sugiura-tetsuro.html 【公式ホームページ】浅野太鼓:太鼓・和太鼓の製造・販売 https://www.asano.jp/ -
影片文章 2:12
宮城縣跨越的傳統工藝品「常盤紺型染」擦手巾世代吸引所有人心!一定要看一次這部介紹將傳統的火炬傳承到未來的女性的影片!
傳統工藝- 177 次播放
- Vimeo
關於「常盤紺型染」的影片介紹 《宮城縣 常盤紺型染》是由「東北STANDARD」製作的影片。 影片中介紹的女性,是東北地區宮城縣仙台市的染布廠「名取屋染工場」的染物職人——佐佐木邦子。 在影片中,職人回答了遇見傳統手工藝品常盤紺型染的契機,以及該工藝品的起源和傳統。 傳統日本手工藝品「常盤紺型染」是什麼?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常盤紺型染是一種在江戶時代末期,在宮城縣仙台市發展成熟染色技術。 當時,東北地區沒有能夠使用不同顏色絲線編織花樣的技術,所以衍生出了在圖紙上設計花樣再進行染色的「常盤紺型染」技術。 「常盤紺型染」的技術由秋田縣的染布廠「最上屋」傳到了仙台的染布廠之後,因貼附身體的柔軟性與華麗清晰的花紋兼備,這項技術在明治到昭和初期發展到極致。 與紡織品不同,常盤紺型染的特點之一,是可以大量生產。 常盤紺型染雖然起源於東北地區的秋田縣橫手市,但實際發展成產業是在宮城縣仙台市。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使用常盤紺型染技術染色的物品被稱為「仙台浴衣」,名聲響徹日本全國。 因為過去只使用藍色染色,所以被稱為「常盤紺型」。但是現代染色時會使用各種顏色,所以又被稱為「常盤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的服裝從日式轉變為西式,所以常盤紺型染技術已經不常用在衣物上了。影片當中介紹的名取屋染工場,現在主要生產常盤型的擦手巾、門簾、旗幟、簾幕、旗幟、日式短外套「半纏」和小飾品。 常盤紺型染的製作方式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從影片的0:41可以看到,首先將常盤紺型放在白布上,並塗上膠。 塗上膠的地方,在布料染色之後,會變白並成為布料上的花樣。染布的過程在影片1:49處。 為了染出細緻的花色,圖紙使用一種將絲線埋入圖紙的「糸入(itoire)」技術。從影片中可以看到,這些全都是由職人手工製作的。 常盤紺型染的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vimeo screenshot 影片當中,「名取屋染工場」的佐佐木邦子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她在20多年前清理倉庫時發現了許多100多年前的常盤紺型圖紙,因為覺得讓以前職人們的心血就這樣失傳實在太浪費,所以開始接觸常盤紺型染,希望多少能推展給更多人了解。 佐佐木邦子擔任館長的「常盤型傳承館」,也會舉辦體驗教室。 如果對日本傳統的染織物有興趣的話,歡迎去參加看看喔。 常盤紺型染也有在網路上販售。 1000日圓左右就能買到熱門的擦手巾。 透過影片,深入認識受到年輕人與外國人喜愛的常盤紺型染吧! -
影片文章 2:27
直到世界上最薄的紙"土佐典具帖紙"完成爲止。國立圖書館等使用的日本傳統工藝品就像很多工匠親手製作的藝術品一樣美麗。
傳統工藝- 305 次播放
- YouTube
和紙の世界は思っている以上に奥が深い こちらの動画は「Great Big Story」が公開した「Making the Thinnest Sheet of Paper in the World」です。 高知県の伝統工芸品である土佐典具帖紙(とさてんぐじょうし)の特徴・歴史・生産の過程について紹介されています。 英語圏の方に向けて英語のテロップも入っています。 日本の伝統文化の一つである和紙。 一枚の紙を作るためには原料の選び方から製法までさまざまなこだわりが詰まっています。 高知県で作られている土佐典具帖紙(てんぐじょうし)も数ある和紙の一つです。 名前を初めて聞いたという方も多い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この動画とこちらの記事を機に日本文化を勉強したいと感じて頂けたら幸いです。 日本より長く伝わる和紙についてまとめた動画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動画では0:45でご覧になれるように土佐典具帖紙の生産に携わっている方達が紹介されているのも特徴的。 多くの方が土佐典具帖紙を作るのに関わっているのが分かります。 こちらの動画で土佐典具帖紙について説明をされているのは、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の社長、鎮西寛旨(ちんぜいひろよし)氏。 動画内でモノづくりに対して責任感を持ち、誰にもできないことにチャレンジしていると語ってい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とは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土佐典具帖紙は高知県の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で作られている特殊な和紙です。 原料の楮(こうぞ)の繊維の直径は0.002ミリ。 世界で最も薄い和紙なのです。 土佐典具帖紙の重さは1平方メートル当たり1.6グラム。 畳半分ほどの大きさで1円玉2つ分よりも軽いという驚きの紙。 土佐典具帖紙のルーツ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土佐典具帖紙は生産に必要なノウハウが代々受け継がれ、現在に至り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のルーツは土佐ではなく、17世紀ごろに美濃(現在の岐阜県)で生産されていた「薄美濃」が元になった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の誕生は明治中期。 その当時の高知県は包装紙・コーヒーのろ過紙・タイプライター用紙などを欧米に輸出できるだけの生産力を身に付けていました。 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はロール状の商品が欲しいというニーズに応え、機械化・OEM生産に力を入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ができるまでの過程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まずは楮(こうぞ)を農家から仕入れます。 細かい繊維状に砕くために楮を煮ます。 砕いた楮を水とねりを混ぜ合わせ、シート状にすれば完成。 できあがった紙は透明感が高く、長い繊維で形成されていて強度があり、しなやかな点が特徴に挙げられ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はどこで使われているか 写真:東京国立博物館 人によっては土佐典具帖紙がどこで使われているか気になっ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実はいろいろな場所で土佐典具帖紙が使われています。 国立公文書館・東京国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がその一例です。 劣化した展示物の修復や保護が目的です。 土佐典具帖紙は日本国内だけでなく、イギリスなどの海外にも活躍の場を広げています。 世界に認められた技術、用紙と言えるでしょう。 鎮西寛旨氏曰く、修復対象物に合わせた和紙を求めて世界中から問い合わせが来ているとのこと。 そのニーズに応えるため、天然繊維だけを用いる・修復対象物に合わせた色で原料段階から染めるなどの工夫が土佐典具帖紙の中に詰まってい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その他の情報紹介 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は典具帖紙の生産だけでなく、納品後のアフターケアを徹底しているのも特徴的です。 使用方法の説明を丁寧に行うことも世界から信頼を寄せられている理由の一つに挙げられます。 土佐典具帖紙は通販サイトでも販売されているので、気に入ったものがあれば購入を検討してはいかがでしょうか? 土佐典具帖紙紹介まとめ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1949年に創業された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は土佐典具帖紙を生産する上で原料選びから仕上げまでの工程を徹底しています。 完成した土佐典具帖紙は国立図書館や博物館などに役立っており、人によっては典具帖紙が使われた物を一度は目にしているかもしれません。 動画でご覧になれるように和紙の世界は皆さんが思っている以上に奥が深いのです。 和紙づくりを専門に行っている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が今後どのような活躍をするか注目したいところ。 【公式ホームページ】ひだか和紙有限会社 https://www.hidakawashi.com/jp/index.php -
影片文章 6:41
探索支撐傳統舞臺藝術的木偶淨琉璃世界的木偶的魅力!瞭解木偶師手工製作的美術品等美麗作品的珍貴製作工序!
傳統工藝 傳統文化- 315 次播放
- YouTube
日本の伝統文化、人形浄瑠璃とは こちらは「浄瑠璃街道」が公開した日本の伝統文化、人形浄瑠璃の紹介動画「人形浄瑠璃を支える徳島の木偶 Footprints of the Puppets “AWA DEKO”」です。 人形浄瑠璃というのは3人の人形遣いと語りべの太夫、そして三味線とで物語を演じる人形劇のこと。 ここでは、伝統的な舞台芸術である人形浄瑠璃の世界を支える木偶(でこ)の魅力についてご紹介します。 日本の伝統芸能、人形浄瑠璃の歴史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阿波人形浄瑠璃は、徳島県に古くから伝わる日本伝統芸能です。 江戸時代に大阪で大衆演芸として生まれた人形浄瑠璃は、太夫と三味線、そして人形が三位一体で作り上げる総合芸術です。 大衆演芸として楽しまれるだけでなく、人形浄瑠璃は文楽のように高い芸術性をもって公演されたり、神事として奉納されたりすることも多いものです。 人形浄瑠璃の木偶を作る職人の技法とは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人形浄瑠璃に使われている人形のことを木偶と呼びますが、木偶の頭は現在ほとんどが阿波の人形師による手仕事で作られています。 木偶の作りはとても精巧で、まさに匠の技と呼ぶべき仕上がりです。 阿波木偶は人形浄瑠璃に使われる人形の中でも大きめなので、軽くするために作品の材料には桐が使われます。 人形は頭の中のからくりで表情やしぐさを操作する仕掛けになっており、一体の人形を作り上げるためには職人の精巧な技術が必要不可欠です。 動画では1:04より阿波人形師の人形洋(甘利洋一郎)さんによる制作工程がご覧にな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桐の木を丁寧に彫刻刀で顔を削り、2:02からご覧になれるように耳の前で二つに切り、中にからくり(仕掛け)を入れるのです。 このからくりにより眉や目を動かすことができます。 日本の伝統芸能、人形浄瑠璃を深く知るには?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徳島県内には、日本の人形浄瑠璃の歴史や文化を知ることができる人形浄瑠璃芝居資料館があります。 資料館では木偶の種類や材料、具体的な作り方、制作の技法や完成までの工程をご覧にな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また、人形浄瑠璃の上演を間近で見られる徳島県立阿波十郎兵衛屋敷もおすすめです。冒頭の動画でご紹介したような人形浄瑠璃の演目を実際に見学して日本文化を感じたい方は、こういった施設を訪れてみましょう。 日本の伝統芸能、人形浄瑠璃紹介まとめ 画像引用 :YouTube screenshot 日本伝統芸能として愛される人形浄瑠璃には、精巧な木偶を作る職人の存在が欠かせません。 時代を越えて愛される伝統芸能、人形浄瑠璃の芸術品のような文化をぜひ堪能してみてくださいね。 -
影片文章 3:52
充滿日本風情的染織物「注染」,擁有美術品般的高品質!可以欣賞手工一件件製作「注染」過程的寶貴影片!
傳統工藝- 154 次播放
- YouTube
用影片介紹日本傳統工藝「注染」的技巧! 《Chusen - Hand-dyeing technique (Japan)》是由「IKIDANE NIPPON」製作的影片,片中介紹了日本傳統工藝──人稱「注染」的染色技術。 注染是源自於大阪府堺市的傳統產業,這種別具歷史的染色技巧,據說誕生於江戶時代初期。 也有人把注染(CHUSEN)叫做「SOSOGIZOME」。 使用注染方式染色的布料,不單只是製作和服的布料,也可以用於浴衣、甚平等服飾,或是製作抹布、擦手巾、紗布、手帕等日常用品上。 這部影片,介紹了注染的製作過程。 敬請仔細欣賞這項平時難得一見的傳統工藝品製作過程。 介紹影片當中的注染技術及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日本傳統工藝──注染,每一件染織物都是職人以熟練技術用心製作而成。 首先,先將要染色的布料放上工作臺,擺上圖樣樣板,並在不需要染色的部分塗上防染色漿糊。 這個步驟在影片的0:05處。 待塗上漿糊的部分乾燥之後,再像影片1:08處,圍住布料要染色的部分,並倒入染料。 透過層層折疊布料、人稱「二度染」的獨特方法染色,就能讓顏料一次向下染到每一層,打造鮮豔的花色。 經過染色的布料,要再像影片2:27處一樣用水清洗乾淨,並懸掛風乾。 影片3:04處可以看到注染的完成品。 注染的特徵是直接染色絲線,因此能夠維持布料的伸縮性和透氣性。 使用影片當中介紹的注染染織品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受到日本人們喜愛的傳統工藝品──注染,通通都像影片當中所介紹,是由工房的職人一件一件手工製作而成。 細心製作而成的注染,因為保有濃厚的日本文化氣息,非常適合當作伴手禮和紀念品。 網路上也有販售注染商品。 近幾年,當注染商品躍上無印良品的貨架時,還掀起了一陣話題呢。 注染的染織物,只要使用正確的方式保養,就會逐漸變化成更美色澤,成為可耐長年使用的經典單品。 有些工房有提供注染體驗,歡迎大家親身體驗製作注染的樂趣喔! 日本傳統工藝「注染」的介紹影片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從3:11開始展示各種吸引人的注染商品。 注染可以製作如細小花紋、條紋、千鳥格紋和碎花等各式各樣的花紋。 這些布料也可以透過使用複數種類的染料增添鮮豔色澤,或是使用「拔染」手法染出成熟氣息。 除了這次介紹的注染之外,日本自古流傳的染布技巧當中,還有稱作「捺染」的技術。 能夠感受日本傳統文化魅力的傳統工藝品──使用注染技巧製作的布料美得就像藝術品,請大家務必購買、使用看看! -
影片文章 2:25
在東京都臺東區「東京國立博物館」能見到的「刀劍」瞭解日本的歷史!在日本最古老的博物館展示的約12萬件收藏品中,每一件都刻有日本的歷史。
傳統工藝 歷史- 101 次播放
- YouTube
介紹日本最古老的博物館東京都臺東區"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視頻 這部影片是「【刀劍世界】刀劍・日本刀・刀・劍 - YouTube影片」發表的《【刀劍世界】「東京國立博物館」邂逅刀劍之處|刀劍展示 博物館的日本刀 YouTube影片》。 影片中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關東地區・東京都台東區,成立於1872年,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有6個展覽館以及1個資料館,主要收藏保管、公開展示日本和東方文物,並以推廣研究調查為營運目的。 館內收藏的文物多達12萬件,不管是國寶還是重要文化財產,典藏件數在日本博物館中皆榮登首位。 接著本文要配合影片,來為大家介紹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一樓不容錯過的「刀劍」展覽 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日本藝廊)一樓展區依照雕刻、陶瓷和刀劍等類別分區陳列。 值得一訪的是一樓13室的「刀劍」。 此處收藏了許多頗具代表性的日本刀劍。 據說刀劍的起源始於古墳時代(西元250-538年),在當時用於祭神。 平安中期隨著武士興起,因而形成今天所見的樣式。 刀劍展示區陳列了傳聞為日本天下五劍之一的「三日月宗近」。 從影片的1:20可以觀賞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多把刀劍。 讓人流連忘返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 除了「刀劍」,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本樓還有許多看點。 挑高的正門大廳有座用大理石打造的階梯,氣勢磅礴,堪稱傑作。 是戲劇及婚紗照的絕佳拍攝景點。 本館二樓展區按照年代,展覽了繩文時代到江戶時代的日本美術演變過程。 初次來訪的遊客可先參觀二樓,讓自己對日本歷史有個基本概念。 一樓的博物館商店提供了4,500種文具。 有風景明信片、展覽目錄及圖書等原創商品。 館內的展覽內容亦經常更換。 拜訪之前記得先上官方網站,確認最新的展覽內容及展覽行事曆。 建議與本館一起參觀的平成館 除了本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平成館亦值得一訪。 一樓的考古展示室陳列了石器時代到近代的考古文物。 只要來這裡,一定會遇到出現在教科書中的古物。 二樓是特展室,通常舉辦特展。 展覽的文物每隔幾個月就會更換一次,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有時是鳥獸戲畫,有時是佛像。 參觀常設展時,不妨順便到二樓的特展室看看。 但要注意的是本館門票並不包含特展,需另外購票才能入內參觀。 除了本館與平成館,東京國立博物館還有了明治末期具代表性的西式建築「表慶館」、展示亞洲藝術和考古文物的「東洋館」、位在北側庭園、景致迷人的「茶室」、展示法隆寺捐贈寶物的「法隆寺寶物館」,以及2015年1月重新整修、主要展示西畫家黑田清輝畫作的「黑田紀念館」,處處都是值得駐足參觀的景點。 一天內參觀所有設施並不容易,大家恐怕要善加選擇,好好安排了。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介紹總結 提到日本歷史,就不能不提東京國立博物館。 而影片所介紹的主館「刀劍」展區更是值得一訪。 因為日本刀劍是享譽世界的藝術品。 在《刀劍亂舞》這款電腦遊戲的影響之下更是廣博人氣。 東京國立博物館就位在上野公園內,交通十分方便。 不過目前門票採取預約制。 為了打造一個更舒適、更充實的博物館,2020年4月起門票也有所調整。 有關開放日期與時間、調整後的票價、展覽內容、當期活動,以及特別展覽等相關訊息,請至官方網站確認。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很想到東京國立博物館感受傳統又美好的日本呢?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官方吉祥物「東博君」和「鵝掌楸醬」正等著你呢。 就請大家先透過這部影片,好好感受一下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魅力吧。 【官方網站】東京國立博物館 https://www.tnm.jp/modules/r_free_page/index.php?id=1659&lang=en 【Tripadvisor】東京國立博物館 https://www.tripadvisor.com.tw/Attraction_Review-g14134278-d320638-Reviews-Tokyo_National_Museum-Uenokoen_Taito_Tokyo_Tokyo_Prefecture_Kanto.html -
影片文章 2:56
福井縣的傳統工藝"墨流",沒有相同的圖案,其美麗的設計到底是怎麼製作的呢?
傳統工藝- 42 次播放
- YouTube
伝統工芸「墨流し」とは? IKIDANE NIPPONが制作した「Incredible Craftsmanship: Sumi Nagashi」は日本の文化である伝統工芸の一つの「墨流し」についてのプロモーション動画です。 この記事では、和の文化を支えている伝統工芸「墨流し」の歴史や文化、魅力について説明をしていきます。 墨流しの歴史はおおよそ800年以上! 墨流しの歴史は、約800年前の平安時代からとされています。 手漉き和紙に墨や絵の具を用いて染料等で模様を描いていくのです。 波紋と筆、そして扇子によって浮かび上がる模様はその時、その時で全く違うものになります。 この技法で生まれる模様は再現性のない、唯一無二のものとなるため、非常に種類に富んでいて、特別感のある仕上がりとなります。 日本の文化として世界的にも人気の理由となっています。 現在では、この匠の技とも言える墨流しをすることが出来る職人の方は、日本でも片手で数えるほどしか居ないそうです。 越前和紙の生産地であり墨流しを体験出来る福井県! 数少ない墨流しの職人の中でも代表的な人物が無形文化財の技術保持者に認定された福田忠雄さんです。 福井県には、何とその伝統工芸士の福田忠雄さんから実際に手ほどきを受けながら墨流しを体験出来ます。 申し込みはインターネットからでも可能ですので、ぜひ申し込んでみてはいかがでしょうか? 波紋によって染められ、彩られる世界が出来上がる様子は、非常に実りのある体験となること請け合いでしょう。 伝統工芸「墨流し」の歴史と文化のまとめ 日本が世界へと誇れる文化としても名高い墨流し。 福井県に足を運べば、作業風景から体験までを実際に誰でも可能です。 ぜひ福井県へ墨流し体験に足を運んで見てはいかがでしょう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