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宿(もとやまじゅく)】 所在地:鹽尻市宗賀本山
作為木曾路的入口、松本平的出口而繁榮。帶有出格子的二層樓房屋林立,至今仍保留著當時的濃厚風貌,並被介紹為蕎麥麵切的發源地。
慶長19年(1614年),鹽尻、洗馬、本山3個宿場被定為新的中山道宿場,但與鹽尻宿或洗馬宿那樣從鄰村遷移人們建造的宿場不同,本山宿是從中世紀就存在的聚落。
是從江戶數起的第32個宿場,距離洗馬宿30町,距離贄川旅館(贄川宿)2里。
宿場從南向上町、下町劃分,中央有本陣、脇本陣、問屋場。宿場南邊有八幡宮、長久寺、常光寺,宿場北邊有諏訪神社,奈良井川的對岸祭祀著池生神社 (池生神社),但一部分已成為廢寺。此外,由於本山是與尾張藩木曾的邊界,因此在宿場南邊設置了口留番所,進行女子檢查和木材檢查等。
天保14年(1843年)有117戶人家,其中旅籠有34家,宿場的房屋劃分,與洗馬宿的3間寬度相比,4~5間寬度的房屋較多。
雖然經歷過多次大火,但現在殘留的建築物是從幕末到明治時代建造的,面向道路的平入出桁造、千本格子的2樓房間等,都很好地保留了宿場時代的風貌。
其中,明治時代前後建造的秋山家(若松屋)、田中家(池田家)、小林家(川口家)這3棟住宅被指定為國家登錄有形文化財產。
本陣・小林家在文久元年(1861年)仁孝天皇的皇女和宮嫁給德川家茂時,以及明治13年明治天皇御巡幸時,都曾作為住宿地點。
各家都有屋號,可以緬懷當時的情景。
此外,名產是「蕎麥麵」,寶永3年(1706年)雲鈴的隨筆[風俗文選]中記載著蕎麥麵切的發源地是本山。
在史蹟方面,有宿場東側後方小山上的本山城跡,據說是木曾氏一族・本山民部守護的,還有被認為對祈雨、養蠶、眼病治療有靈驗,並奉納了許多繪馬,社叢成為鹽尻市天然紀念物的池生神社(池之權現),以及道祖神和庚申塔文字碑等並排而立的下町石造群等。
關於中山道和市內5個宿場町的文章請點擊此處↓
顯示原始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