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傳統工藝
-
京都府
-
季節
-
標簽
文章
-
影片文章 19:33
大阪府和泉市的和泉蜻蜓玉匠復原了京都·平等院殘留的玻璃珠!色彩鮮豔的蜻蜓是「玻璃中的宇宙」!
傳統工藝- 294 次播放
- YouTube
大阪府和泉市和泉蜻蜓玉匠人的宣傳動畫介紹 這是由「迎向未來 by AT HOME」所發表的影片《#118 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 松田 有綺|迎向未來 by AT HOME》,其為2019年7月時在CS所播出的電視節目影像。 此部影片約收錄4次份共20分鐘影像,推薦給對下方話題有興趣的人喔! .想知道關於京都.平等院的國寶復原。 .日本傳統文化「蜻蜓玻璃珠」是以怎樣的技術所製成? .想知道傳承日本傳統文化的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是怎樣的人物! 影片中目光著重於作為一名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為傳承傳統文化而致力於學習技能的松田有綺女士上。 松田女士可於影片1:31處看到。 此篇報導隨著影片詳細說明了日本的蜻蜓玻璃珠作法及京都.平等院的蜻蜓玻璃珠復原作業。 京都.平等院的國寶復原是怎樣的作業?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在修繕安置於京都國寶・平等院鳳凰堂的阿彌如來坐像底座時所發現的玻璃珠,是垂吊於瓔珞佛像附近的飾品。 那美麗的模樣可於影片0:58處觀看。 保管於正倉院寶物的東西是出於同一家工房所製作。 復原這項京都瓔珞玻璃珠的是大阪府傳統工藝士.松田有綺女士。 而實際完成復原作業的玻璃珠於影片1:32處有介紹。 於「山月工房」所保管的玻璃珠材料的成份與京都國寶玻璃珠的成份相似,因而得以復原成功。 日本傳統文化「和泉蜻蜓玻璃珠」的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首先將玻璃加熱拉長後將其搗碎,準備製作成蜻蜓玻璃珠圖樣的玻璃。 製作順序為以下流程。 .對沾有「剝離劑」的金屬絲加熱 .將一把玻璃棒加熱 .將變軟的玻璃纏至芯棒上 .沾上搗碎用來作圖樣的玻璃 .作出刮痕圖樣 .置入灰中待其冷卻 6:52處有介紹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松田有綺女士製作作品的模樣。 日本傳統文化.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所製作的作品其價格及商品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蜻蜓玻璃珠的商品有穿線作成項鍊及手鍊,也有販售搭配日本傳統文化和服的腰帶飾品、髮簪、吊牌.鍊條等商品。 也有製作與京都.平等院的玻璃珠成份相近的蜻蜓玻璃珠,價格則依技法不同而有所差異。 與京都國寶成份相近的玻璃香台售價約為5000日元。 日本傳統文化.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介紹總結 照片:京都府・平等院鳳凰堂 自影片16:12處是為了確認復原後的國寶瓔珞而造訪了京都平等院。 當下和泉蜻蜓玻璃珠師傅松田有綺女士道出了「不僅僅是透過物品,而是想成為連同想法能一併相連的師傅」。 如是對傳承的日本傳統文化或蜻蜓玻璃珠製作方法有興趣的人,請務必透過此部影片盡情享受一番。 -
影片文章 6:43
京都府京都市桶屋近藤的傳統工藝匠人制作的「吉野杉木口吞」是藝術品!通過動畫介紹讓日本酒變得美味的奈良縣吉野町的工藝品!
傳統工藝- 90 次播放
- YouTube
京都府京都市"桶屋近藤"匠人制作的吉野杉木咽製作風景動畫介紹 這是由「Okeya Kondo Official 桶屋近藤【官方】」製作的,介紹在關西地方・京都紫野製作傳統工藝的吉野杉清酒杯的職人的影片《吉野杉桶屋近藤》。 在影片中介紹的,位於京都紫野的桶屋近藤,是製作京都桶和京指物等日本傳統工藝品的工房。 使用了以吉野杉為首的國產優質材料的傳統工藝品,簡直就像美術品一樣完成了。 吉野杉酒清酒杯裡隨處可見職人的手藝,能讓平常的酒更加美味吧。 約7分鐘的影片介紹了全程由職人製作的吉野杉清酒杯的製作工序。 用華麗的手法進行的製作過程讓人目不轉睛,一直在看。 請享受平時難得一見的珍貴影像。 日本自古以來就根深蒂固的日本酒文化 照片:日本酒的品酒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喝以純米為原料製作的美味日本酒的傳統文化。 在各式各樣的日本酒中,以醇厚的味道為特徵的無過濾純米原酒特別受歡迎。 日本酒是放在專用容器的酒壺裡提供的,被稱為清酒杯或小酒杯的杯型一般被用來當食器來使用。 也有在做成桶型的酒器或可攜式酒桶裡放入酒的情況。 在日本傳統工藝職人的漫長的歷史中,利用這項高超的科技,製作出了盛日本酒的木桶和酒桶等美麗的工藝品。 桶匠近藤製作的傳統工藝品──吉野杉清酒杯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由京都職人的可靠手工製作而成的一寸七分縱型吉野杉清酒杯,其紋理及手感之美是其魅力所在。 以桶屋近藤的吉野杉清酒杯為首的傳統工藝品材料吉野杉,在以賞吉野櫻而聞名的奈良縣吉野町周邊被採集。 使用最高級的素材製作的吉野杉清酒杯,使日本酒的香味更強,味道更深刻。 傳統工藝的吉野杉清酒杯的製作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在製作京都桶的工房桶屋近藤,清酒杯和大木桶一樣,是用數片木片組合,用箍緊的技法製作而成。 首先將作為原料的吉野杉的木材切下,使用特殊的道具使其大小適中,用刨子將其整理整齊。 這裡可以從影片0:03開始看。 接下來,能從影片的2:27開始看到,將切好的木材放在圓形模具上,製作木框。 形狀完成後,取下模具,用鋸子和刨子整理形狀。 從影片的3:41開始可以看到。 從影片4:31開始著手製作吉野杉清酒杯的底部部分。 底部附有裝飾物,在最後完成。 最後工序的「桶屋近藤」的烙印被蓋章完成。 這個從影片的6:06開始可以看到。 在京指物工房桶屋近藤,所有的作品都是由近藤太一先生一個人完成的。 雖然不能大量生產,但是一個一個手工製作的吉野杉清酒杯,是可以長久使用的高品質商品。 這些商品可以在愛知縣的京都特產店的丸竹夷、樂天、amazon等網路購物中購買。 即使是把小酒杯大小,價格也超過了1萬日元,但是這個品質應該可以接受的吧。 由職人親手製作的高品質傳統工藝品吉野杉清酒杯介紹總結 影片介紹的京都紫野的桶屋近藤,是持續製作有高級感的美麗傳統工藝品的工作室。 請好好欣賞在影片中熟練地運用職人的技巧、神技、絕技。 如果能使用日本的職人能用傳統的技術製作出高品質的吉野杉清酒杯的話,就能更好地品嚐到絕品的日本酒了吧。 -
影片文章 9:35
京都府京都市女性染色家講述的傳統工藝"染織"的魅力。數千年的技術是如何傳承下來的?
傳統工藝- 326 次播放
- YouTube
京都府京都市女性染色家的匠人技術動畫介紹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這段影片是由「ANA Global Channel」製作的染織家吉岡更紗訪問影片,《Artisan of traditional dyeing/Interview - IS JAPAN COOL? CRAFTSMANSHIP(染織家)》。 「染織」是在西元年前數千年之前誕生於中國、印度、羅馬、希臘等地,於西元3世紀左右傳進日本的擁有歷史的日本傳統工藝。 這次影片就如2:35可見,介紹了平安時代(西元794年~1185年)中有在萬葉集等處已經有保留著紀錄染織技術的文獻,延喜式。 該文獻詳細記錄了用於染織的原料、成分、分量等資訊。 其和服、衣帶、染織技術及染織家被指定為國寶及無形文化財,因此它既是傳統工藝,作為傳統文化也是相當重要的日本國寶。 這段影片會由女性染織家吉岡更紗來講述日本傳統工藝染織歷史及其堅持。 染織家所編織出的魔術般花紋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染織大致分為先染線再作編織的「先染」以及先編出布之後再染色的「後染」。 先染的代表性傳統工藝品有結城紬、西陣織、錦織等等。 而後染有京友禪及加賀友禪等兼顧華麗優雅美如畫的染色為其特徵。 技術方面上先染線再作編織作出圖樣的「先染」比較要求高度技術,其布料「反物」的價格也相對高價。 關於染織原料及染色方式 上色時使用的染料主要有植物根部、樹皮、果實。 影片2:08處女性染織家吉岡更紗說「難以培育的植物會跟專業農家作契約」。 植物性染織有藍染作代表,藍由於有除蟲及強力殺菌效果,因此推測過去使用染織過的布來避開蟲咬及疾病。 從生活常識誕生的就是染織技術,而繼承它的便是染織家。 染織家的定位及纖細的專業技巧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說到平安時代(西元794年~1185年)會讓人聯想到高貴的皇族及貴族。 這些身分高貴的人們所穿的和服及衣帶也是染織家的工作範圍,因此傳說當時染織師傅的地位相當高。 諸如這類服裝及十二單都是藉由染織家的專業技巧而第一次實現,其纖細手法可說是機械不可能再現。 日本於明治時代(西元1869年~1912年)進口了近代型自動織布機,絹織品成為了國家重要產業。 重工業方面無法與歐美列強比較的日本為了取得足以跟列強結盟的外匯,染織家們的專業技術是不可或缺的。 傳承的染織家專業技術 現在耗時費力的染織,其染織家日漸減少,不過集合了想將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工藝傳給後代的想法,在大學或設計專門學校也有增設教導染織技術。 找專家拜師學藝以染織家為目標的人雖然不多但也是日漸增加。 和服、衣帶、手帕等纖維製品作為國外土產非常熱門,只要增加染織家們能大展身手的舞台,就有辦法將這個日本傳統工藝傳給後代了。 不只是傳統工藝品學術方面也是貴重的染織技術 照片:染織 染織家看似渾身水、植物、泥巴之類的,夏天汗水滴落,冬天得一邊受寒一邊編織的印象,但要在布料及絲線上染色也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結晶。 就如影片介紹,創造出從材料顏色無法想像的鮮豔色彩,要靠植物及互相配合的觸媒(土中含有的礦物或其他植物成分等)引起化學反應得到的結果。 最終的顏色交由師傅一邊想像一邊作渲染。 影片7:05開始女性染織家吉岡更紗說了「目標顏色從一開始就決定好,然後靠經驗及感覺作判斷逐漸接近該顏色」。 為了接近客戶希望的顏色,染織家用上所有身為師傅的智慧,宛如魔術師般將布料變成藝術品。 在7:47處她說了身為染師忠實並漂亮地呈現出指定的顏色是重大使命。 在影片5:58可以得知,女性染織家吉岡更紗除了絹、麻、綿布及絲線,還有作和紙染色交給位於奈良的東大寺。 日本傳統工藝染織介紹總結 這次影片所介紹的女性染織家是在京都擁有染色工房的「染司良岡」的師傅。 這個工房對於傳統工藝品-染織特有堅持,堅持自古以來的手工製作只用植物進行染織,絕不使用化學染料。 使用從地下100m汲取的伏見清水煎煮植物作成染料,染好的布料即使是單色還能產生微妙濃淡變化,其美麗可說是美術品。 這段文章以女性染織家吉岡更紗的訪問影片為主介紹了其歷史、染色生產方式、起源及原料。 這段文章無法介紹完全的女性染織家吉岡更紗對於染織的堅持在影片中有作許多介紹。 日本自豪的傳統工藝染織品在amazon及樂天網路購物也有販售。 想不想將工藝品實際拿在手上,從中感受專業技巧的深奧以及日本文化歷史的多樣性呢? -
影片文章 6:36
跟拍以其專業技巧讓回憶重新湧現的刺繡師傅。一針一針發自內心的師傅技法與傳承,日本的傳統工藝就在此登場!
傳統工藝- 179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日本傳統工藝品「修復刺繡」的宣傳影片 這是由「日本手工藝圖鑑」所發表,介紹京都府京都市「和光舍」的修復刺繡工房,名為《日本手工藝圖鑑 × 和光舍》的影片。 「和光舍」是專門清潔京都府京都市僧侶身上所穿法衣的洗衣店公司。 在接下洗衣生意後,也開始做起了修復寺院中所使用的宗教美術地毯的刺繡。 此影片是介紹普通人難得一見專門修復刺繡的刺繡師傅其工作模樣。 何謂日本傳統工藝品的「修復刺繡」?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修復的刺繡為寺院中傳承神具下方所舖的「下墊」。 刺繡師傅將100年前以上的精美刺繡小心地剪下,置於新的布料上後,藉由專業的技巧將刺繡周邊還原,是將其傳承至今的重要角色。 修補磨邊刺繡前與修補後可從影片1:55處看出其不同之處。 修復刺繡的日本傳統工藝「日本刺繡」,是在其絲絹上刺上了絲絹線、金線糸及銀線的花鳥等圖樣用於和服及腰帶,為富有歷史的裝飾技法。 在修復刺繡中,將金線重新刺上或以其他新線代替刺上。 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刺繡師傅為了「將自古以來的美承接至現代」,盡量不使用黏著劑而改用傳統工藝的日本刺繡相良繡及纏繡技巧來進行修復的模樣。 支撐日本傳統工藝的刺繡師傅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中所介紹的刺繡師傅・今村久光老師現年雖然已超過80歳,但仍然積極挑戰學習日本傳統刺繡令人感動的技法。 此外,為了傳承傳統工藝的日本刺繡,也傾力於培訓年輕刺繡師傅。 在工房工作的刺繡師傅不論老練者或新手,都能讓人感受到藉由日本刺繡的美妙而從事修復作業來讓刺繡重現往日美感的工作價值所在。 日本傳統工藝品「修復刺繡」的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修復刺繡依每個材質損傷程度及刺繡狀態不同,可謂每件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手工作業。 如影片最後所示,在一針一針修補工程的緊張感中,亦能讓人感受到纖細的刺繡師傅工作即是「將自古以來的美承接至現代」。 -
影片文章 10:07
茶室風建築是自古傳承自今、蘊含日本文化的傳統技術,千萬別錯過名匠分享對茶室風建築的想法
傳統文化 藝術/建築物 傳統工藝- 394 次播放
- YouTube
關於茶室風建築的介紹影片 傳統技術是日本的文化之一,而說到傳統技術就不可不提「大工(木匠)」這項職業。 木匠是相當符合傳統一詞的職業,職人們代代相傳的各種技術結晶正可謂日本文化的象徵,也足以稱之為藝術作品。 本次將透過ANA Global Channel製作的影片《Traditional Japanese carpenter/Interview - IS JAPAN COOL CRAFTSMANSHIP(茶室風建築木匠)》介紹日本流傳至今的傳統技術。 名匠將透過影片分享對日本自古流傳的茶室風建築抱有何種想法,大家也可從中理解到茶室風建築木匠這項傳承至今的職業蘊含著職人們超乎想像的堅持。 向茶室風建築名匠請教傳統技術與日本文化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在本次影片中以講者身分登場的茶室風建築木匠――升田志郎先生也是繼承了傳統技術的名匠之一,並透過長年累積的經驗習得多項技術與技法。 目前建築業界多半引進機械作業,然而本次影片介紹的茶室風建築幾乎全靠手工打造,升田志郎先生也在影片中表示這種從設計到施工全程出自人手的工作正體現了日本文化。 代代傳承的日本文化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看完影片也能理解木匠這項職業奠基於傳統;在這一行的世界中,經驗與技術非一朝一夕就能習得、運用。 升田先生身為茶室風建築名匠,也在本次介紹的影片中和大家分享了無法一蹴可幾的業界甘苦談。 許多處於實習階段的人們會在茶室風建築的世界中彼此切磋琢磨、並從職人、師傅及名匠身上學習技術,一步步累積經驗。 木匠使用的工具也不會用過即丟,而是由師傅將歷史悠久的工具連同技術一併傳承給年輕世代,這一點在影片6:20起也有加以說明。 日本文化往往會在不起眼的小地方有所堅持,而傳統技術也不例外,自古傳承至今的建築技術中正充滿了這種平時不易察覺的小堅持。 以茶室風建築木匠之姿活躍於業界的升田志郎先生也在影片中憶及年輕歲月,並分享實習時代和前輩名匠的對話及傳承至手中的技術,相當值得有興趣的朋友一看。 影片也拍攝了工坊的作業過程,歡迎大家一同欣賞名匠的技術、俐落的身手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模樣。 茶室風建築名匠――升田志郎先生的訪談總整理 本文參考茶室風建築名匠――升田志郎先生的訪談,為大家介紹了日本的文化與傳統技術。 看完本次介紹的茶室風建築木匠升田先生的影片,相信大家都對日本文化與傳統技術的箇中精妙、以及建築的深奧之處有了更深層的理解,也同時對此產生興趣了吧。 敬請欣賞茶室風建築木匠――升田志郎先生的訪談影片,也建議大家親自前往京都的神社、寺廟及佛閣一窺其風貌,如此一來必能再次充分領略日本文化和傳統技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