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傳統文化
-
地區
-
季節
-
標簽
文章
-
影片文章 3:56
富山縣中新川郡立山流傳的"布橋灌頂會"是充滿歷史風情的傳統儀式。身穿白色服裝,莊嚴華麗,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
傳統文化- 223 次播放
- YouTube
富山縣中新川郡立山的傳統儀式·布橋灌頂會動畫介紹 這是由「富山縣立山町官方頻道」所發表,介紹富山縣立山町自古以來傳承的儀式「布橋灌頂會」,名為《日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未來遺產 布橋灌頂會(富山縣立山町)Nunobashi Kanjoe Purification Ceremony (Long version) Tateyama Town, Japan》的影片。 布橋灌頂會是東海地區・富山縣立山市蘆峅寺自古以來的傳統儀式。 此篇報導是詳細介紹登記於日本合國教科文組織未來遺產日本傳統儀式的「布橋灌頂會」。 富山縣立山町代代相傳的布橋灌頂會是指怎樣的儀式?它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作為富山縣名勝地而出名的立山是日本三大靈山的其中一座,自古以來即被奉為靈山。 富山縣的立山原本是禁止女人進入的,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時是不允許女性登上此山的。 就此女性們步行渡過橫跨立山姥堂川的布橋來祈求極樂世界,因而開始了布橋灌頂會。 富山縣立山町代代相傳的布橋灌頂會儀式是怎樣來執行的?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在布橋灌頂會中,身穿白色衣裳的女性們會走入昏暗的閻魔堂,為前往極樂世界而履行頌經等儀式。 此情景可於影片的2:41處觀看。 布橋灌頂會的儀式雖從江戶時代即開始興盛,但於明治期間(1868~1912年)打壓佛教活動時一旦被廢除,進入平成(1989年~2019年)後才又開始復興起來。 布橋灌頂會現今每3年才舉辦1次,是相當難得可見的寶貴儀式。 由於被評價為富有歷史性價值的寶貴儀式,因此在2012年時布橋灌頂會被登記為日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未來遺產。 富山縣立山區域周邊的觀光景點有什麼呢? 照片:富山縣・立山博物館遙望館 位於布橋灌頂會舉辦會場的立山博物館遙望館,是可了解到立山歷史及布橋灌頂會詳細儀式內容的影像廳。 前往富山縣立山觀光之際,建議務必參考周邊區域的資訊活動。 立山博物館境內還有以地獄為主的人氣主題樂園「曼陀羅遊苑」,千萬別錯過到此一遊喔。 富山縣立山町代代相傳的傳統儀式.布橋灌頂會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如影片所示,富山縣立山區域所流傳的布橋灌頂會是將日本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至今的寶貴儀式。 如有機會造訪富山縣立山區域的話,務必要到收藏豐富有關布橋灌頂會資訊的立山博物館,體驗一次那神秘的世界吧。 -
影片文章 3:13
"揚濱式製鹽"是石川縣珠洲市的能登延續500年的製鹽方法。被指定爲國家重要無形民俗文化遺產的費時費力的製法製作出美味的鹽!
傳統文化- 254 次播放
- YouTube
介紹關於石川縣珠洲市保留下來的「揚濱式製鹽」影片 這是由「nippon.com」所發表,介紹北陸地方・石川縣所傳承的製鹽方法「揚濱式製鹽」作業約莫3分鐘的影片,名為《【4K影片】在能登有國內唯一保留下「揚濱式製鹽」:石川・珠洲 | nippon.com》。 此篇報導與影片針對被指名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的「揚濱式製鹽」傳統技術為何,又是如何製作的詳加做了介紹。 透過手工作業仔細製作出的天然鹽,富含礦物質等營養價值頗高,風味絕佳。 用在單一使用鹽巴的料理上,其味道更是天差地別;「揚濱式製鹽」的鹽不僅於國內深受廚師們極高的評價,作為石川縣伴手禮也相當受到觀光客的歡迎。 石川縣「揚濱式製鹽」為怎樣的製鹽方法? 照片:鹽 「揚濱式製鹽」為自古以來抽取海水至作成的鹽田裡製鹽的技術。 製鹽需要相當熟練的技術。 能登鹽田的歷史推測始於西元16世紀末,據說加賀藩主當時為了救濟農民及確保財源而推廣。 農民可以透過製鹽並將其用來支付白米。 2008年時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產,2018年時當時的皇太子天皇陛下亦到現場參觀製鹽的作業。 如今只傳承於石川縣珠洲市一處。 石川縣「揚濱式製鹽」的製鹽方法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揚濱式製鹽」開始於從眼前的海洋取來海水搬運的「海水運輸」。 這部分可以在影片的0:17處觀看。 影片0:36處可見到將取來的海水倒入大木桶中後,平均灑向鹽田其為「灑潮水」的動作。 為了能迅速使其乾燥,會以木耙在鹽田上劃出紋路,讓其由太陽光的熱及風吹來讓水份蒸發。 使用名為柄振的道具將沙粒收集,也就是所謂的「集乾沙」,並用木枃將乾沙倒入組建好的垂舟裡。 將海水倒入垂舟中,即可收集到附著在沙粒上的鹽份及濃郁的鹽水。 影片1:38開始,介紹了其後的釜屋作業。 花上約6小時以燒柴煮沸鹽水待其冷卻後,用胴桶過濾。 接著再花上16小時執行正式煮沸,即會出現化為結晶的鹽。 置於儲藏室或稱為鹽床的地方4天,待鹽與苦味汁液分離後,在鹽粒中取出雜質後包裝則為完成。 自約莫600升的海水所汲取的鹽僅有120公斤。 石川縣「揚濱式製鹽」的介紹總結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石川縣「揚濱式製鹽」的鹽50公克售價400日元。 加鹽汽水、香草鹽、霜淇淋等甜點也廣為人知。 另外,石川縣珠洲的道之車站還可體驗製鹽,十分受到旅客歡迎。 此部影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了「揚濱式製鹽」為何種製法。 對於傳統製鹽技術有興趣的人千萬別錯過了。 -
影片文章 3:30
石川縣金澤市的加賀百萬石「金澤舞」除了華麗絢爛的舞臺之外,還有茶座和座席!來自3個茶館街的"款待之心"的金澤藝妓總集合。
傳統文化- 310 次播放
- YouTube
石川縣金澤市的加賀百萬石傳統藝能「金澤雞」動畫介紹 這部是由「nippon.com」公開的影片,《 藝妓齊舞的金澤舞: 加賀百萬石城下町 金澤 | nippon.com 》。 石川縣金澤市別名加賀百萬石,是江戶時代因加賀前田家繁榮興盛的城下町。 這段期間,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也跟著蓬勃發展。 影片中介紹的「金澤舞」 就是其中之一。 只要觀看影片,就可欣賞金澤舞的美麗演出,並且了解金澤藝妓的歷史。 表演「金澤舞」的金澤藝妓之特色、歷史與欣賞禮儀 照片:石川縣金澤・東茶屋街 金澤舞是三茶屋街的金澤藝妓在九月全體上台表演傳統舞蹈的祭典。 這場盛宴每年都會在石川縣立音樂廳舉辦,為期4天。 石川縣金澤藝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茶屋街誕生的藩政時代,也就是文政時期。 當時加賀藩推動了文化發展,讓各行各業的人都能欣賞能樂。 從影片的0:44處可以看到「歌聲緩緩從天而降」這句話,這意味著金澤的能樂盛行到連在屋頂上工作的木匠、在樹上修樹的園丁都能哼上一句。 金澤藝妓從發展初期就不斷磨練技藝,並將「待客之道」傳承到了今日,深植於石川縣的金澤文化之中。 金澤藝妓大為活躍的三茶屋街所保留的濃厚日本風情及花街文化,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由東茶屋街、西茶屋街及主計茶屋街構成的三茶屋街,更是因大正時代暢銷書《地上》的作家,島田清次郎幼年時期曾經在此生活而聞名。 平成13年,東茶屋街被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建築群保護區;平成20年,主計茶屋街也跟著榜上有名。 不難看出金澤藝妓對小說和建築文化也頗有影響。 來到石川縣金澤市若想體驗座敷遊,有幾個禮儀要稍加留意。 茶屋的座敷(座席)是金澤藝妓認真較量舞藝的地方。 在小酌一番、談笑風聲之後,飲食與談話就要稍微收斂,好好欣賞這段優雅的時間。 「金澤舞」的三大看點!另外還有壯麗的大合奏「金澤風雅」、座敷體驗與茶席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此處的茶屋和京都一樣,也有「謝絕生客」的習慣,一般的觀光客若要參加座敷遊,門檻恐怕不低。 不過金澤舞推出了座敷遊的體驗套票「加賀宴」,讓一般人也能輕鬆體驗這項傳統遊戲。 此外金澤舞還在舉辦期間為大家準備了茶席。 如此一來,就能更親近地接觸金澤藝妓的魅力。 另外,金澤舞的醍醐味在於演出曲目繁多。 有小鼓搭配舞蹈的「一調一舞」,從影片1:59開始,可以觀賞到沒有歌舞,只有三味線和太鼓等樂器演奏的「素囃子」,除此之外還有締太鼓和大太鼓演奏的 「座敷太鼓」等多項技藝。 而不容錯過的,就是影片2:31處三茶屋街的金澤藝妓齊聚一堂的總舞曲,《金澤風雅》! 作詞由直木獎作家村松友視負責,作曲由大和樂家元的大和久木松負責,編舞方面由己逝的日本舞蹈西川流派的家元西川右近負責, 這樣的組合,為金澤舞帶來了輝煌燦爛的演出。。 金澤舞總結──金澤藝妓的文化是日益精進之下的產物 圖片來源 :YouTube screenshot 影片呈現的金澤舞所表演的節目在日本海內外評價極高。 這是金澤藝妓努力的成果。 就讓我們一起透過這部影片,好好欣賞以「待客之道」為核心,體現日本傳統的金澤舞在舞台上呈現的優雅舞姿。 -
影片文章 10:47
擁有350年曆史的石川縣能登町的「妖怪慶典」必看!敲擊神輿,沉入河中!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過激的慶典!
節慶/活動 傳統文化- 294 次播放
- YouTube
石川県能登に伝わる日本の伝統「あばれ祭り」とは? こちらの動画は「和倉温泉 多田屋 WAKURAONSEN TADAYA」が公開した石川県能登町宇出津に伝わる、「あばれ祭り」を紹介した「あばれ祭 - のとつづり」です。 あばれ祭りは350年以上の歴史がある日本の伝統行事で、無形民族文化財にも指定されています。 このお祭りは、キリコ祭りの先陣を切って行われる勇壮な祭りで、2日間に亘っておこなわれます。 1日目は約40基のキリコ山車が大松明(おおたいまつ)の火の粉を浴びながら無病息災を祈願し、御囃子や掛け声、太鼓に合わせて街を練り歩きます。 2日目には宮神輿が登場し、いやさか広場にキリコと神輿が集結しクライマックスを迎えます。 あばれ祭りという名前は宮神輿を水中や炎の中に投げ込んだり、地面に叩きつけるなどの過激なしきたりから由来しています。 祭りの期間は花火やライブ、屋台なども出て、能登の街はあばれ祭り一色になります。 石川県能登地方に伝わるキリコお祭りとイベント情報 あばれ祭りはキリコ祭りのオープニングを飾る祭りです。 キリコとは巨大な灯篭を模した山車のことで、キリコ吉祥文字と言われる地区ごとの願いや祈りを込めた文字を記し、御囃子や太鼓で祭囃子を鳴らしながら能登の街を練り歩きます。 キリコ祭りは石川県能登地方の住民にとって最も重要な夏祭りと言われていて、毎年祭りの時期には帰省し祭りに参加するしきたりなのだそうです。 特に宮神輿は一年を通じて石川県能登地方の祭りに参加し、貢献した担ぎ手だけが持つことを許されている特別な神輿です。 あばれ神輿の歴史と日本神話のつながり 江戸時代にかけて石川県周辺の能登地方は日本海に面した海上交通の要所でした。 加賀百万石と称された金沢を有し人の往来が絶えない豊かな地域でしたが、降水量が多くたびたび疫病の流行に悩まされていました。 そこで本格的に疫病が流行る前にキリコに魔を封じ、炎で清めたのがキリコ祭りの始まり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昔から八坂神社では無病息災の祈祷が行われてきたのですが、肝心の宮神輿にまで悪鬼が取り付いてしまったので、神輿を乱舞させ地面に叩きつけ病魔ごと葬ったというのが神輿の扱いに関する由来です。 八坂神社の御祭祀、素戔嗚命(スサノオのミコト)は神仏習合により牛頭天王と同一格となり、京都八坂神社の祇園社信仰と結びつき、全国に広がりました。 素戔嗚命はヤマタノオロチを退治したことでも有名な日本神話を代表する神様で仏教では薬師如来が同格です。 このため、無病息災、悪鬼退散などのご利益がある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石川県能登に伝わる日本の伝統「あばれ祭り」のまとめ 石川県能登に伝わる日本の伝統奇祭「あばれ祭り」は1997年に「能登のキリコ祭り」として国から「無形民俗文化財」に指定され、その後2015年に文化庁から日本遺産の最初の18件の1つに選ばれました。 動画では2016年に行われた迫力ある祭りの模様を紹介しています。 来年はあなたも浴衣や、はっぴで石川県能登の「あばれ祭り」に足を運んでみませんか? 日程やイベント情報、当日の駐車場情報は「能登町観光ガイド」でご確認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