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貼者
  • 相片
  • 分享
  • 地區
  • 標簽

每個人的社交網路帖子

YUTONG CHEN
2025年6月30日
夜晚的梅田如同展開的電路板,樓群是晶片,車道是光纖,萬家燈火是記憶閃爍的節點。 站在高處凝視這片文明,彷彿看到一座不眠的巨獸,它不語,卻不曾停歇。 這座城市不是靜止的風景,而是一個正在運作的意志體。 它龐大、機械、理性,也冷峻而真實。 在所有自然與信仰的邊界之外,它構築了人類自我命名的另一種「神明」——系統與秩序本身。
進一步顯示
  • 脈脈(myakumyaku)
  • 風景
  • 攝影比賽
  • 日本
YUTONG CHEN
2025年6月30日
這張作品拍攝於奈良草木山(春日山原始林)附近,神社鳥居孤立於森林深處,沒有香客,沒有人聲,只有樹影與光斑交錯的靜謐時刻。 鳥居不只是建築,而是自然與神明之間的一種聯繫方式。 這片森林自古被視為禁伐的神域,鳥居則象徵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界」。 它不是邀請進入,而是提醒:這裡,是應被尊敬的地方。 這不只是一次攝影記錄,更是一場對自然神性的凝視與低語。
進一步顯示
  • 脈脈(myakumyaku)
  • 風景
  • 攝影比賽
  • 日本
YUTONG CHEN
2025年6月30日
這張照片拍攝於京都清水寺,冬日清晨的陽光灑落屋脊,照亮了這座以139根原木撐起的千年木構建築。 站在舞台之上,能感受到的不只是建築工藝的極致,而是千百年來信仰與生命的累積。 人群的祈願、香煙的縈繞、陽光的洗禮,彷彿讓這座古建築從靜止的結構轉化為流動的時光容器。 這不只是一座寺,而是日本文化中「信仰與自然共舞」的具象化。
進一步顯示
  • 脈脈(myakumyaku)
  • 風景
  • 攝影比賽
  • 日本
YUTONG CHEN
2025年6月30日
在這幅作品中,我選擇站在稻荷鳥居下,仰望通往山林深處的石階。 陽光穿過鳥居縫隙傾瀉而下,在階梯上留下明亮痕跡,如同神明的足跡。 鳥居不只是建築,更是「界線」——它區分了俗世與神域、凡人與信仰。 而畫面正中央的階梯,則引導著人們進入那未知卻神聖的境地。 在沉靜森林中,光成了唯一的聲音。 它不喧嘩,卻強大,正如我們內心對未知的敬畏與探索。
進一步顯示
  • 脈脈(myakumyaku)
  • 風景
  • 攝影比賽
  • 京都府
YUTONG CHEN
2025年6月30日
在這張街景照片中,我捕捉的是大阪最具代表性的道頓堀街頭。 畫面中,從大型傳統美食招牌「大阪王將」到象徵未來的「EXPO 2025」標誌,呈現出一座城市如何在傳統與未來之間不斷流動與融合。 畫面上下堆疊的文字與燈光彷彿是這座城市的呼吸節奏,既擁擠卻有條理,正如萬博吉祥物「Myakumyaku(脈脈)」之名,象徵著這座城市文化與生命的延續與流轉。 這不只是一張街景照,而是一幅訴說時間流動與文化共存的故事畫面。
進一步顯示
  • 脈脈(myakumyaku)
  • 風景
  • 攝影比賽
りょう
2025年6月30日
我是來自山形縣湯座町的丸池。 這個池塘有藍色和綠色兩種顏色,自古以來就受到精心保護,似乎與周圍的大自然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空間。 在我去東北旅行的最後一天,我在晚上去了。 在看到東北充滿活力的山脈和自然風光後參觀了該遺址,我對這個直徑只有 20 米的池塘感到非常驚訝和印象深刻。 我認為這是這張照片的顏色,我認為它更藍。 這是我想再次看到的風景。
進一步顯示
  • 攝影比賽
  • 脈脈(myakumyaku)
  • 風景
  • 山形縣
  • 池塘
  • 遊佐町
  • 自然
  • 日本
  • 絕景

推薦文章